1月18日,“古版新韵开门大吉”——2023年中国十八地传统年画联展精彩亮相苏州美术馆,首次汇集了全国18地的门画作品百余件,以“开门大吉”的美好寓意给市民带来喜气祥和的新年氛围。
本次展览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二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承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执行承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文化馆)实施。
此次展览为文旅部公共服务司以“赏年画过大年”为主题举办的年画联展活动分会场,集中展示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等18种传统年画,也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代表性名录上的18家年画作品全部亮相。
“提起年画,很多人会想到门神画,其实门神画是门画中历史起源较早、品种较多、比较重要的一个品种,门画神像类最多,所以一般称作‘门神画’。门画还有历史人物、天仙童子、祥禽瑞兽,也有反映市民生活的,尺寸较小的贴在室内房门上的称‘房门画’。”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文化馆管理部副部长怀念介绍,房门画的张贴很有讲究,在夫妻房间张贴《麒麟送子·天赐麟儿》《玉堂富贵·莲生贵子》,儿童房间张贴《冠带传流·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女眷闺房张贴《洋灯美人》等。
中国门神画先以虎作为题材,画于天子门上,到汉代才出现起源于古代神话故事的神荼、郁垒二人作门神的习俗。宋代,随着手工业空前发展,出现了木版雕刻刷印的纸质门神画,除传统的神荼、郁垒二位神人及武士,出现了文臣朝官形象,形成了大门贴武士、院内厅堂两侧贴文官的风俗。自宋之后,门神的神性功能逐步淡化,门神形象多由通俗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担任。
如今,年画中也有很多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知识等越来越获得年轻人的喜欢,张贴年画、欣赏年画、创作年画也成为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具体表现。“我们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在这18地年画中独具特色,题材丰富,温和典雅,常以紫红色为主调,刻工、色彩、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怀念说,此次展览也是“古韵新版”系列第三次年画联展,今年以门画作为展示主题,取“开门大吉”之意,展厅中还特意设计了18扇软装门,希望大家新年来沾沾喜气,感受传统文化氛围。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记者 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