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非遗活态传承 展现“硬核”担当
2022-06-13 11:04: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第四届非遗文化季活动云端启动、河阳山歌《十里河塘十里歌》线上首发、双塘村肖家巷加入张家港市非遗艺术乡村建设序列……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张家港市凤凰镇以一系列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招,展现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硬核”担当。

这里被誉为“江南美凤凰”,河阳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河阳山歌和河阳宝卷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特质决定地方气质。近年来,凤凰镇秉承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明自信,全力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努力探索着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汲取非遗养分,弘扬时代新风的新路径——以文铸魂,赋予非遗文化新内涵;以人聚力,激活非遗传承新活力;以用促传,拓展非遗活化新空间。

古韵今辉点亮文明星空,在凤凰镇,非遗已不仅仅是“传家宝”,更是创新发展、文明善治的精神坐标。

一曲河阳山歌,唱出非遗文化新内涵

“传说中的凤凰,寄托着代代相继的梦想;现实里的凤凰,连接着生生不已的向往。”近日,由凤凰镇河阳山歌艺术团原创的山歌剧《我的肖家巷》上线“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

“江南的山歌有种独特的魅力”“家乡的河阳山歌,听了特别有亲切感”“真希望能去凤凰逛逛,看看肖家巷的美景”……借古调唱今朝,《我的肖家巷》在“云端”唱响,赢得一片点赞。

“山歌就是要‘接地气’,讲身边人,说身边事,以新时代文明活力激发古老非遗传承动力,只有这样,河阳山歌才能不断传唱下去。”编剧何才荣告诉记者,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是张家港市首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这里不仅是河阳文化的发源地,更是美丽乡村新地标。他以肖家巷为故事背景,创作了山歌剧《我的肖家巷》,通过讲述当地一对青年教师的爱情故事,展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成就,并将当地劳作、说亲、对歌等民俗融入其中,勾勒出一幅鲜活灵动的田园工笔画。

河阳山歌成功“破圈”的背后,是凤凰镇将古韵乡愁与文明新风融合创新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凤凰镇注重就地取材,以河阳山歌为底,坚持剧本原创,将身边好人好事、风土人情、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主题融入其中,《嫂娘》《情系河阳》《十里河塘十里歌》等一批文艺精品节目应运而生,深受群众喜爱。

此外,凤凰镇河阳山歌艺术团还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舞蹈《春满秧田》、歌舞《莳秧歌》、山歌表演唱《喜庆河阳》等一批基于河阳山歌创作而成的文艺节目,屡次登上芦墟山歌节等展演舞台。

“用古曲新词颂扬身边的好人好事、精彩故事,引领社会风尚,涵养文明乡风,河阳山歌这一国家级非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凤凰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刘梦甜说。

一支文艺“轻骑兵”,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

每周三下午,27岁的钱梦佳都会来到河阳山歌艺术团排练室,跟着非遗传承人蔡香妹学唱河阳山歌。

去年,钱梦佳看到河阳山歌艺术团发出的“招才帖”,立即报了名。“谁说只有老一辈人才喜欢唱山歌,我们年轻人更有责任将家乡的非遗传承和发扬下去。”钱梦佳说。

入团后,除了参加固定培训外,钱梦佳还利用课余时间向团内的前辈请教,经过几个月不断地学与练,很快掌握了河阳山歌的编排、传唱技巧。让她激动的是,第一次上台就是参演大型河阳山歌剧《我的肖家巷》。

从“文艺新兵”到“团队强将”,钱梦佳的成长之路也是凤凰镇培养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的缩影。

“非遗传承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凤凰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缪艳说,从2016年开始,凤凰镇开始聘用社会专兼职文艺工作者,组建起河阳艺术团,通过专项补贴的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为完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河阳山歌艺术团将每年的3月定为“招新月”,向全社会发出“招才帖”,经过严格考核选定入团成员;针对新人,一方面打造“系统训练”课堂,用“老带新”的方式帮助新人迅速融入艺术团,另一方面引进声乐、舞蹈专家,一对一为学员作演唱技巧和手、眼、身、法、步的培训。

如今,60余人的河阳山歌艺术团里,青年占60%,老中青三代歌手布局较为均衡。

河阳山歌艺术团还为成员搭建起各类舞台,从“村村演”到“周周唱”,从社区广场、中小学校到休闲公园、比赛舞台,高密度的排演计划让每一位艺术团成员绽放光芒,找到文化自信心。

一条融合新路子,拓展非遗活化新空间

一块木板,一只电烙铁,一双巧手,不一会儿,花鸟鱼虫,山水亭石,便跃然纸上……在凤凰镇“农家乐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非遗传承人陈友忠手把手教小朋友学河阳烙画,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

近年来,凤凰镇依托河阳文化内核,打造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积极将非遗传承保护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围绕传承经典文化、继承非遗匠心,通过技艺展示、互动教学进一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老百姓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文明实践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丰富精神世界。

在凤凰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暮鼓晨钟般的历史回响,更像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文化精灵,并激发出独特的融合效应。

“非遗+文旅”,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凤凰镇连续多年举办桃花节、山歌节、“谁是山歌王”比赛等,向广大游客传播凤凰非遗文化;“非遗+校园”,成立河阳宝卷少儿培训基地,编写本土校本课程,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开设河阳山歌教学课堂,为河阳文化“茁壮成长”育苗培土;“非遗+研学”,建起非遗文化馆、非遗传习所,开设河阳山歌、河阳宝卷、剁绣、河阳烙画等非遗项目体验课,把文化记忆“种”进年轻人生活。

今年,凤凰镇还以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探索打造培育全国首个数字助农NFT(数字藏品)项目,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运营模式,培育数字文化新IP,借数字经济让农业链向未来,推动文化产业倍增。

凤凰镇党委书记王卫民说:“非遗传承的守正创新,要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易于感知、易于亲近、易于传播。让非遗的活化传承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支点。”苏报驻张家港记者 杨溢 陈梦娇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