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每道环节开足马力 确保不掉链
2022-04-02 11:11:00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肖辛 刘争  
1
听新闻

前晚召开的苏州市疫情防控工作点调会要求,农贸市场和商超要集中力量组织货源,加大供应和储备,千方百计稳住“米袋子”“菜篮子”,确保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价格稳定、供应充足。

前昨两天,苏报记者实地走访“菜篮子”供应链线上、线下多道环节,发现疫情之下,虽然面临运力紧张的压力,但市民要买到新鲜菜还算定心。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保供,每一道环节都开足马力,确保“不掉链”。

“质检员”守在田里把关乡邻齐上阵保障供应

吴中区东山镇渡口村蔬菜园路,周边加起来有千余亩蔬菜基地。目前,这里的菜不仅提供本地部分菜场,还成为市区一些小区团购的抢手货。

昨天早晨6时,渡口村东河头的农田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夏会娟正和同伴按照订单忙着采摘。“莴笋要挑这种顶端叶子长得齐平的,吃口正好,里层叶子突出的就老了;包菜里面包成团了,就说明长好了……”作为资深菜农,夏会娟一边熟练地摘菜,一边给记者普及选菜知识。大伙儿通力合作,不多久,几只大箩筐已经被整理好的香青菜、莴笋、小香芹、韭菜填满。

这时,等在一旁的刘玲开始了第二轮质量检查。她是渡口村村民,同时也是负责为上游合作企业收集货源、做好质检的“农业经理人”。“新鲜是基础,口感也要讲究。村里的菜农我都熟,每周公司一下订单,我就挨家挨户去转转,看菜的长势,哪家的菜熟得刚刚好,就收哪家的。”

速战速决采摘完成,刘玲和菜农们便马不停蹄地将劳动成果运回集中包装点。香青菜500克一袋、小香芹350克一袋……蔬菜按照一顿的量称重、分拣、包装。为了加快进度,刘玲全家出动,还叫来了闺蜜帮忙。

上午8时50分,250公斤分装好的蔬菜装车结束。不久后,这些菜将被送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地的配送点。刘玲告诉记者,虽然最近订单量接近翻番,但是街坊乡邻一块儿帮忙,速度一点没耽搁,保障供应基本不成问题。

“社区团购+散客定制”受欢迎家庭订单较之前增加两倍

从2018年开始,苏州鱼禾生态农业投资发展公司总经理于涛每年与东山镇、金庭镇及外地一些蔬菜基地签订种植计划,逐步尝试类似于农业合作社模式的“社区线上团购+散客定制”农产品供应服务。

发展至今,公司可提供的蔬菜、肉类、水产等产品已达四五十种,日常产品价格是普通菜场同类产品的1.5倍。近期由于成本上涨,大部分品类的价格小幅提升,尽管这样,产品仍然很受欢迎。

用于涛自己的话来形容近期的工作状态,那就是“恨不得一个人拆成两个人用”。公司在市区固定做团购活动的小区有十几个,微信上还有1800名顾客。每周菜品目录会在微信小程序上更新,顾客下单,后台可以同步看到订单数量变化。“之前,我们多次出现短时间内上架套餐被抢光的情况,所以我们赶紧调整,采用提前一天小程序完成预订,第二天一早根据订单量调整采摘量的方式,确保供需平衡;如果确实供应能力不足,我们会提前在小程序里设置库存限制,并提前告知用户及时选择其他采购渠道。”于涛说,从公司最近一段时间的订单量来看,大家的采购并不盲目,还是按照日常所需在配置。

粗略估算,近期通过“社区线上团购+散客定制”订菜的家庭比之前多了2倍。一天下来,合作的“货拉拉”满城跑,送出去的菜供应近500户家庭没问题。而为了确保从质到量都“不掉链子”,这段时间,于涛和团队成员暂时告别了朝九晚五、双休的生活。

配送团队多达200多人平台适量囤货应对突发

同样是线上模式,相比于涛规模不大的合作社式定制化供应服务,食行生鲜是苏城“菜篮子”保供的电商平台之一。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食行生鲜位于苏州高新区向阳路的配单中心。中心已经开始了次日菜品的分拣、称重、包装。苏州本土及安徽等地发来的大批蔬菜已通过全封闭流程送达。生鲜2组负责打包的近60个品种、超过8万份蔬菜完成消毒后,工作人员李欢便和同事开始了持续一整夜的作业。

此时在总部后台,食行生鲜首席运营官马培华正密切关注着大数据系统中不断变化的数据:3月31日,食行生鲜配送到全市的站点共1747个,日均供货量为250吨;受疫情影响,上游蔬菜平均采购价格较前一日上涨3.44%……这些数据直接影响公司近阶段产品供应品类、数量的调整。

受疫情影响,平台每天生鲜菜品的订购量明显增加。为了做好应急保障,食行生鲜在新增30%一线工作人员的同时,加强基地联动,针对土豆、莴笋等易存放的蔬菜适量囤货。

食行生鲜还建立起了一支200多人的配送团队,每天为打通送菜“最后一公里”提供保障。物流部司机孙如义就是其中一员。昨天早晨6时30分,孙如义接受了一系列防疫信息核验后,载着一车菜,从向阳路基地出发,一上午4个半小时,顺利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8个站点的订单配送任务。中午11时05分,孙如义顾不上吃饭,一刻不停地将下午要送的货备齐装车,让大家能尽快拿到。昨天的天气虽然有些冷,但孙如义豆大的汗珠挂满了脸。

“今天是我重回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订单量比之前多了不少,不能松劲啊!”孙如义说。原来,在此之前,孙如义在送菜过程中,因疫情防控滞留在了绿地华尔道小区内。在无法离开小区的这段时间,孙如义没闲着,干脆当起了志愿者。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菜品、快递等无法正常配送至小区,听到有业主反映这个问题,孙如义便主动申请,和小区外围的食行志愿者内外配合,由他们在小区外一单单分好菜,交给孙如义,在小区内部进行分发,问题迎刃而解。

“看到自家的订单稳妥地送到大家手中,咱们也心安了。别忘了:做‘菜’,我是专业的。”孙如义说。

凌晨出车换来储备充足市场摊主签价格承诺书

在线下农贸市场和超市,接力跟上的“卖菜人”也是忙得连轴转,不少卖家凌晨出发进货,拉回居民们最需要的物资。

付伍容在车坊农贸市场经营一个菜摊,昨天凌晨1时,他就开着货车从车坊出发前往周边基地进货。疫情防控关键期,为保障蔬菜供应,摊主们纷纷早早出发寻找货源。“附近的居民,包括很多餐馆需要从我这里买菜,一天的销量大概有1000到1500斤。”付伍容说,为了确保自家的蔬菜足量,他已开车来回兜了七八十公里。

在国泰菜市场经营菜摊的老王夫妇昨天一大早也开车前往吴江区进货。“去进货的人很多,返程时堵车堵了半个小时。”老王说,遇到堵车多少有些烦躁,但一想到路上很多是同行,车里拉的是居民最需要的蔬菜,心情就会平和很多。确定菜能供得上,老王的妻子连夜在朋友圈里发了条信息:“疫情期间新鲜蔬菜供应充足,大家不用担心!”

凌晨一两点钟的车来车往,换来了农贸市场供应充足。车坊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高爱琴说:“我们市场每天能保障20吨以上的蔬菜供应。按照目前的情况,为独墅湖以南大约10个小区供应新鲜蔬菜完全没有问题。”

随后,记者随机走访了多家超市,也没有发现食材缺货的情况。

据盒马鲜生工作人员石子圣介绍,目前,仓库里各类商品储备充足。“但我们不少仓库设在外地,供货受到疫情影响,给公司物资调配带来了挑战。”他说,前几天,盒马鲜生龙湖苏州东吴天街店等门店有不少物资是从苏州高新区临时调配的,也能够保障供应。“我们希望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能尽快打通物流。”

在价格方面,由于部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暂时关闭,经营户的成本提高,大部分蔬菜价格上涨了20%左右。目前,市场方正在和商户一起努力,寻找价格更低的货源。

在华润万家园区斜塘店、长申购物广场、国泰菜市场等多个线下销售场所和门店,肉类的价格基本与之前持平,但蔬菜的价格有所上涨。国泰菜市场的摊主王先生介绍,虽然蔬菜售价提高,但由于成本提高,很多摊主赚的钱少了,不少蔬菜的进价几乎翻倍。“之前一箱西蓝花进价是40元到50元,现在涨到90元了。别看很多蔬菜一斤贵了三四块钱,利润却没有之前高。”

国泰菜市场的负责人赵德金说:“很多摊主一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我们也看在眼里,但特殊时期,一定要尽力控制蔬菜的价格。”据了解,不少菜场会要求摊主保留出货单,根据单据上的进价制定指导价格。赵德金也拟定了《价格承诺书》,要求市场内的每一名摊主阅读并签字。“我告诉摊主们,疫情期间要担起责任,就算少赚点、辛苦点,也必须保障供应。不少摊主对此表示理解。”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