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根植乡土 赓续文脉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致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021-12-26 17: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各种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张家港市锦丰镇始终不忘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主动扛起区域沙上文化传承发展大旗,结出了累累硕果。

开展研究保护,赓续文化根脉

跻身“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镇”第一方阵的锦丰镇,汇聚沙上地区文化人士、专家学者,在全市成立了首个沙上文化研究会,研究整理沙上文化资料,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一大批老专家、老学者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下,锦丰镇已累计组织出版沙上文化系列丛书18册,涵盖沙上革命史、风土人情、乡村发展、名人传记等内容,总文字量约有四五百万字,成为张家港市地方文化研究保护的中坚力量。

在沙上文化研究事业助力下,锦丰镇的非遗保护也开出了绚丽的花朵——建立非遗传习所,“三兴元宵锣鼓”“沙上山歌”“沙上河豚烹饪技艺”等9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其中“沙上宝卷”更是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在修书存史的同时,锦丰镇还不惜花费重金,打造承载地方人文历史阵地,存史育人。

卷刃的大刀、斑驳的梭镖、沧桑的长枪……静卧于展柜中,承载历史的照片、记录往事的报纸、厚重泛黄的任命状……为铭记历史,激励后世、教益群众,锦丰镇投入1500万元,建成了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锦丰镇今年投入900万元建成沙上文化印象馆,展馆面积约3000平米,它集“沙上春秋·历史馆”“沙上俊杰·名人馆”“沙上风情•民俗馆”等多馆于一体。目前它已被列为苏州市“江南文化”品牌项目。

在乡间农村,常家村、店岸村等一众经济强村,也肩扛责任,融合沙上文化传承,建起了村史馆、老街展示馆等文化载体,与镇级阵地交相辉映,成为锦丰人走近人文历史、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去处。

光大乡贤文化,助力时代发展

“我的回乡之旅,也是感恩之旅。能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发展,我感到十分荣幸!”前不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供职于中央新闻单位的著名诗人、主任记者卢晓天先生,作为乡贤回到家乡,参加星火村“传承文脉 孕育书香”活动,他向家乡星火村捐赠了他的《春天的水边》等个人文集,并从村支书毛虎书记手中,郑重接过了“家乡文化发展顾问”的大红聘书。这一幕,只是锦丰镇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激发乡贤作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锦丰镇大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乡贤文化,赋予其时代气息、时代内涵——围绕新时代乡贤文化培育,讲好乡贤故事,培育爱乡情怀,激发爱乡热情,引导践行善行义举。

沙钢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是锦丰镇杰出的乡贤能人。他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助力家乡发展——捐赠1.3亿元建设家乡中小学、城乡道路,近又出资5000万元助力家乡医院建设,出资1000万元改造镇区老旧住宅小区,设立1200万元沙钢教育基金会,激励教师教书育人、鼓励学生勤学上进。

企业家张勇得知家乡锦丰镇正在建设张家港医疗器械高新产业园,他欣然返乡,投资1亿美元,建设爱舍伦医疗张家港创新基地项目,助家乡发展一臂之力。张勇还热衷家乡公益事业,在新冠疫情期间,捐赠医疗物资10万余件,出资100万元,实施“困境儿童”综合援助等项目。

如今在锦丰,投资兴业、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捐赠物品、认领项目、促进和谐……乡贤群体贡献家乡、回馈乡亲已蔚然成风,成为新时代推动地区发展、造福百姓的一股重要力量。

春风化雨,以文化人。

锦丰镇积极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历史人文故事,持续创编小品、锡剧、说唱等系列文艺节目,“唱响”了沙上文化传承发展新曲。通过“沙上风情”地方特色文艺展演、“沙洲新城美 网格群英会”“金沙洲艺术团”文化志愿行等活动载体,借助“一村一品”群众文化活动、“书香锦丰”全民阅读品牌、“锦绣丰茂 适意沙洲”沙上夜市嘉年华等文化品牌,搭上节日文艺展演、文化惠民活动便车,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道德讲堂、党群睦邻坊等基层宣教阵地,不仅使沙上传统文化走进了基层一线、走到了群众心中,还焕发了其自身的青春和活力,更涵养了锦丰的乡风文明。

“近邻要比远亲重,邻里小事多谅解。相互照顾多沟通,勿要句句打在鼓当中……”在锦丰的校园里,传唱传统山歌、传习传统文化,已然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现象。

在中小学校中,锦丰镇推出了“沙上印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针对青少年年龄和心理特点,组织学校融合本地革命史、发展史、非遗传承等人文历史内容,开发乡土文化课程,采用文艺、竞赛、游戏、传习等寓教于乐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激发爱乡爱国情怀。

此外,锦丰镇还创新做法,成立了“沙上故事团”群众文化团体,招募文化志愿者,他们中既有七旬老人,也有党团员,还有青少年。在专业文艺工作者精心指导下,团队创编和讲述的《四个女婿三块肉》《沙上老故事新文化》等沙上方言故事,广受基层群众欢迎,成为了助推精神文明建设的“文艺骑兵”。

5年时间,演出90场、观众1万余……

“每次听用方言讲的故事,总有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锦丰镇建设村村民黄婧婧说:“沙上故事,寓理于历史故事,每每听来总能有所收获。”

如今的锦丰镇,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生活的交融生长、共同滋养下,涌现出了中国好人朱秀珍、全国道德模范王秀芬等一大批全国、江苏省、苏州市以上好人、道德模范,“全国文明镇”称号更是愈加熠熠生辉。(蒋晓敏 星火)

标签:
责编:崔欣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