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风正帆悬破长浪,迎鹤虞山历月霜----记虞城±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建设一周年
2021-12-13 17: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唐悦 殷鑫)12月10日,虞城(姑苏)±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开工一周年。在这12个月里,12家参建单位齐头并进、百舸争流,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完成征地、拆迁、场平、文勘、考古、桩基、土建主体及部分电气施工,为创造18项世界之最的重点工程跑出了加速度。

作为建设管理单位,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身先士卒,协同各参建单位,厉兵秣马、凝心聚力,积极构建江苏首个“低碳临建”微网示范项目,当好“双碳”行动“先行者”和“推动者”。通过“精卫在线”智慧工地、BIM技术、后勤一体化管理,确保安全、进度形势持续可控。在协调各方、疫情防控等关键时刻,临时党支部党员冲锋在前、坚守一线,保障工程建设按里程碑节点有序推进。虞城换流站见证了先锋们的成长,更交予了使命与担当,责任与荣光。

创新引领,助力“双碳”行动

虞城换流站落脚江苏常熟,是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承担着西电东送的重要使命,将极大缓解江苏及华东电网的电力供需矛盾,改善江苏电网调节能力,对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业主项目部常务副经理赵会龙介绍,虞城换流站工程建成后,每年输送电力超312亿度、替代原煤消耗1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42万吨,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虞城站工期有18个月,在此期间,办公区、生活区的临时用电,以及大量施工机械集中用电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赵会龙介绍,业主管理团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联合多家单位打造“低碳”临建系统和综合能耗监控系统,建成江苏首个“低碳临建”微网示范项目,实现工程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的“双绿色”。

首个低碳临建实施过程中,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协同江苏综合能源公司、江苏送变电对光伏固定方式开展研讨,创新地提出便于搬迁的模块化、卡扣式安装改造方案,将光伏板和临设屋面融为一体,减少实施成本、提高安装效率。最终在十五天时间内完成了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安装,调试,储能电源、风光互补型智慧路灯、电动车智能充电桩、全电厨房等设施均投入使用。

低碳临建投入使用后,换流站业主管理团队协同华东设计院深入研究换流站负荷特性、特点,继续深化绿色建造理念、引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全面挖掘生产及办公领域节能减排潜力,坚持“资源集约、避免返工、同步投运”的原则,建设首套综合能耗监控系统,利用现有数据及信号,全面掌握主设备、空调及照明辅助设备、水资源的能源损耗,对部分电耗及水耗实现远程控制,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生产。

信息赋能,彰显科技担当

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主动践行电网数字化转型战略,按照“顶层设计、模块开发、阶段建设、开放共享”思路,以信息化手段解决建设过程问题,采用“业主主导,各参建单位联动”的模式,建设“精卫在线”智慧工地系统。

“‘精卫在线’创新性地把‘双准入’、作业票与现场闸机数据进行了业务关联,通过作业管控、监测监控、智能感知、统计分析实现对工程现场的有效把控,打造出一套信息化的管理流程,首次实现关键人员不在岗自动告警,既提高通行效率又保障作业规范。”业主项目部“精卫在线”智慧工地研发负责人陆勇说。

现场监理项目部依托网格化管理思路、借助“精卫在线”智慧工地管理工具,实时掌握各施工团队关键作业人员、重大作业现场。截至目前,该系统录入人员近8470人、车辆信息2467辆,开具作业票1160张,规范施工过程200余次。数据显示,智慧工地投入后,监督关键人员到岗履职,停工红线基本杜绝,二类和三类违章行为显著减少,安全管理成效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虞城换流站首次全面采用三维数字化正向设计,开展了全专业、全过程三维数字化正向设计及三维可视化设计交底,全站形成30多个主要建构筑物的BIM深化模型及多种设备模型。

业主管理团队协同中建一局、江苏送变电、吉林送变电等单位,还开发了基于二维码的三维动画土建主体、设备安装课件微应用,利用自主研发的BIM平台搭载三维模型演示柔直阀塔安装步骤和方法,向一线班组普及了信息化成果,提高了钢结构及土建施工效率。

创新工作无处不在,工程建设中办公、生活等后勤管理也不例外。虞城换流站党员联合攻关团队采用集约化、规范化的方式,陆续引入智能会议系统、智慧闸机、数字售货机、蜂巢一体柜,不断为每一个辛勤付出的基建人打造一个看不见的贴心管家。

使命汇聚,淬炼铁军脊梁

面对高强度、高难度任务的挑战,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组建了虞城换流站工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党员42名,平均年龄32岁,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主要参建单位党员组成,党员的先锋作用带动了这支年轻骨干团队迅速成长。

去年12月工程开工后,现场围绕关键路径,科学组织分批力量,开展24小时连续施工作业,在半个月内创造了桩基进场施工条件。临近春节,混凝土供应紧张,但还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960根灌注桩施工,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期间,临时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支部委员,多次深夜至一线慰问,现场人员都能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虞城换流站临时党支部多次开展“奋战白鹤滩大通道、争当新基建排头兵”、“重走百年建党路、共忆百年峥嵘史”、“品月饼、话团圆”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发挥着“堡垒”的作用,在寒暑沧桑的建设历程中,给建设者们引导方向、赋予使命。

2021年,仍然是疫情不稳定的一年。工程涉及67类供应商、数千名技术人员,多地区的人员流动,给高强度、快速度的建设任务带来巨大的防疫压力。“8月13日,我们党员突击队在3小时内,完成全站1716名人员核酸检测。在12月2日,我们在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也是迅速完成现场检测点和检测工作布置,3小时内完成全站2149名人员的核酸检测。”业主项目经理、临时党支部书记俞越中介绍,在防疫工作中,临时党支部党员们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协同多家单位志愿者们,主动配合医务工作、不畏辛劳,使得虞城换流站核酸检测效率成为当地企业单位之最。

此外,临时党支部在虞城换流站工程厂前区设置了共产党员服务站(光明使者爱心驿站),站内设有读书角、休息室、医药处、充电服务、饮料柜等,给坚守一线的建设者们树立榜样、展示风采、送去温暖,让班组工人能得到切实、便捷的服务。

标签:创新;换流站;虞城
责编:戚阜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