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入冬后,阳光连续“打卡”,气温稳步回升,冬天的脚步仿佛突然“停滞”了。明天将迎来大雪节气,好天气几时“踩刹车”,冷空气几时再来呢?
初冬天气就一个“稳”字
大幅升温已成“过去时”
进入12月,之前频频“报到”的冷空气似乎已经“偃旗息鼓”,苏城近期的天气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上周末天气继续回暖,最高气温超过了15℃,无论洗晒,还是走走逛逛,初冬的暖阳都是最适合的。
上次强冷空气过程,苏城48小时降温幅度为8.7℃至10.1℃,苏州观测站为9.8℃;过程最低气温为2.6℃至4.3℃,苏州观测站为3.4℃。全市除吴江和东山外,其他气象观测站达到了寒潮标准。虽然这次冷空气强度不及前两次寒潮,但由于前期基础气温已经被拉低,这次冷空气过程苏州普遍出现了7至8级西北大风,沿江和江湖水面阵风达9至10级,“风寒效应”明显,成了苏城入冬的“临门一脚”。
要知道,除了气温,风力也是影响体感温度最重要的气象条件。专家举例说,当气温为5℃、相对湿度为40%时,刮7级大风时,体感温度只有2.5℃。空气流动加快时,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冷空气所代替,带走热量。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热量越快、越多,寒冷感会直线上升。这就是气温相同的条件下,刮风时较无风或微风时更觉得冷的原因。
根据目前的气象资料,近期苏城天气比较平稳,明天有弱冷空气影响,最高气温降幅虽有限,但会有效抑制气温上升的苗头。初冬时节,大幅升温已成“过去时”,虽然气温会有起伏,但整体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预计本周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方面,周内无明显冷空气影响,气温逐渐回升,最低气温在6℃左右,出现在今天和明天。
冷空气不一定带来明显降雨
空气干燥 昼夜温差加大
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苏城上周初有弱降水,周内其余时间以晴好天气为主,空气非常干燥,相对空气湿度一度只有20%多。11月上旬、下旬两次寒潮过程,苏城11月7日出现了明显降水,雨量中等,西南部地区局部大雨到暴雨;11月21日傍晚到夜里出现了明显降水,雨量小到中等。而上月末至本月初强冷空气影响期间,仅11月29日飘了点小雨。许多市民奇怪,“为啥这场‘入冬冷空气’带来了大风和降温,雨水却不及前两次寒潮影响时那么明显呢?”
对此,专家介绍,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冷暖气团相遇后,暖气团被迫抬升。在“推挤”冷气团的过程中,暖气团沿着锋面缓慢向上抬升,并逐渐冷却凝结成云、雨等。因此,冷空气来临前,往往伴随着暖湿气流的增强,带来降雨过程。但当暖湿气流条件不佳,大气环流形势不利时,也不一定带来降雨或明显降雨,并不是冷空气越强,产生的雨雪天气越多。提醒市民,近期天干物燥,需注意补水,另外天空云量少,地面能吸收和散发更多热量,一天的温差较大,需及时调整着装。
明天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三个节气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大雪节气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的气候,常年华北12月中旬已大雪纷飞。根据气象记录,苏州地区常年有7至8天下雪,初雪出现在12月下旬,大雪节气日下雪屈指可数。本报记者 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