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洪梦琪 国亚妮 罗鹏)血战张家浜、激战阳沟娄、伏击八字桥、夜袭浒墅关……一段段传奇战事谱写了新四军水乡抗战的峥嵘岁月。10月30日上午,“百年大党 江苏印记——全国网络名人看江苏”活动来到苏州常熟,网络名人们走进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英雄事迹,重温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故事。

瞻仰广场上,青松翠柏掩映之中,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题创作的巨型石雕高高矗立。广场两侧,象征新四军18个伤病员的18块自然石,以形态各异的造型,展现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拾级而下,网络名人一行进入“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分散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陈毅指派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东进。在多次战斗锤炼中,‘江抗’队伍从最初的700多人迅速发展到5000人,引得国民党不断向新四军军部施压,并提出‘向西撤离’的无理要求。”纪念馆讲解员说道,江抗西撤,在阳澄湖地区留下一批伤病员,当地人民悉心呵护伤员,为革命胜利保存了“芦荡火种”。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游击根据地,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新四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

春来茶馆、阿庆嫂、刁徳一……网络名人一行随后观看了大型实景剧《芦荡烽火》,重温沙家浜军民团结一心,打破敌寇封湖诡计,顺利掩护新四军伤病员的芦荡烽火故事。“作为一名老兵,我对沙家浜的故事有着特别的感情。正所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我们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这在新时期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名人燕梳楼观看演出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