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33件宝藏书画重现盛颜芳华
2021-09-14 10:29: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苏州博物馆南侧200米,便是王氏惇裕义庄,这里也是苏州博物馆藏品修复部的所在地。9月底,狮子山脚下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即将试运行,为配合西馆通史厅、书画厅展陈需要,从2020年底开始,苏州博物馆修复部就开始对33件馆藏书画进行集中保养和修复。目前,这批馆藏书画已经修复完毕,等待合适的机会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和观众见面。

每一件文物都有量身定制的修复方案

在文物修复前,修复师们先得确认书画装裱室内的光线、温度、湿度,随后,他们戴上眼镜,俯下身子,就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

33件馆藏书画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为了延长文物的生命并尽可能呈现出它们的本来面貌,修复师为它们量身定制了修复方案。比如一件明代的绢本人像册页,出库时画心被灰尘覆盖,并有多处断裂和缺损,针对画作的情况,修复师们通过洗画心、揭画心、补画心、全色、接笔等操作,使文物再次焕发光彩,具备了良好的展陈条件。在这批修复的书画文物中,尺幅较大的《朱熹立像》仅画心就高1.5米,这样较大尺幅的画作需要修复师们默契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的修复装裱效果。这些书画成功修复的背后,是苏裱技艺在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活化。

在修复师们的办公桌抽屉里,放满了精心保存的老纸和花绫,案头上摞满了从各处收集来的书画著作。钻研古代字画,学习书画鉴赏,修复师不仅传承着工匠精神且不断精进。“一般花绫选择浙江的,苏裱常用比较淡雅柔和的配色,比如富有文人气的湖色。”“先要懂画意,才能配好色。”在修复部,大家最多的话语都是关于业务交流的。

原汁原味的苏裱技艺在苏博得到传承

“三分画,七分裱”,苏裱技艺是我国裱画主要派别之一。苏裱技艺从宋代开始兴起,著名书画家米芾就曾请“吴匠”为其友人修复装裱《笔阵图》及王羲之书法真迹,并高度评价“使吴匠制,甚入用”。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更是成为全国的书画装裱修复中心。当代苏裱技艺代表性人物谢根宝大师曾先后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单位装裱修复了众多珍贵书画,得到著名书画家程十发等的高度评价。苏裱技艺最鼎盛时,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文物商店都将古旧破损书画送到苏州来装裱修复。

修复师们介绍,苏裱技艺之所以为人称道,主要因为苏裱匠人大多有一定文化修养,且精益求精,装裱修复好的书画作品清新、典雅。苏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打磨。裱边使用花绫还是耿绢,托纸染什么颜色,转边是否齐整,画面是否平整……相较于其他装裱流派,苏裱的婉约精细、淡雅大方、修旧得法,最为世人称道。

为了更好地修复保护馆藏书画文物,苏州博物馆于2008年组建了书画装裱工作室。2011年,“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苏裱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苏州博物馆被明确为保护单位,技术顾问范广畴为苏裱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苏州博物馆不断对技艺技法进行总结创新,与同业同行积极交流,策划举办各类培训活动使苏裱技艺得到了活化与传承。老一辈的文物修复师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新一代修复师则苦练基本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艺传承人。

现代科技助力文物预防性保护

其实,每一位修复师都明白,即便他们穷尽一生,能修复的文物终究有限。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和现代科技进驻文保领域,苏州博物馆的文博人正在积极参与构建“大文保”时代,也让这项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早在2014年,苏州博物馆就启动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建设,实现了对苏州博物馆所有展厅环境、重点展柜、文物库房和古籍图书馆的环境监测全覆盖。

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规划与建设中,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也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已在展区、库房等区域完成了整套环境监测设备的布局。以此为基础,藏品修复部深度参与展览环境评估、展品排布、展品监控维护等工作,使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常态管理机制得以全面完善与铺开,真正将“预防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16字方针落到了实处。从王氏惇裕义庄,到即将进驻现代化场馆;从书画为主,到布局涵盖丝织品、青铜、瓷器等多个文物品类的修复实验室;从病害修复,到建档、规划、预防、检测一体的全流程保护,苏州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将随着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建成开放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报记者 梅蕾 本报通讯员 苏闻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