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专稿 文/赵婉钰 朱晓倩】
“‘5+2’来了,以后下班能顺路捎上我家放学娃了!”
这两天,伴随着江苏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的消息传来,不少苏州的双职工家庭开始期待起秋季新学期。
什么是“5+2”模式?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
其中特别提到,今年秋学期开学后,确保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实施意见》一出炉,家住苏州工业园区的卢女士就开始期待学校的通知。
“原来娃是下午3点半放学,我和先生那个时间点都还在上班,只好每个月花800元让孩子放学后去上‘小饭桌’。”
卢女士所说的“小饭桌”是校外课后服务,包括接孩子放学、帮忙照看写作业、提供小点心饱腹等,是很多双职工家庭的无奈选择。
如今《实施意见》出台,包括卢女士在内的不少家长纷纷点赞,认为充分考虑了实际需求,在校可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也不耽误接孩子,而且交给学校,放心!”
距离苏州中小学秋季开学还剩下整整2周,目前学校方面针对新学期的课后服务有何计划安排?看苏州记者第一时间向部分学校了解情况。
“5+2”模式秋季学期将执行
苏州校长们这么说
针对《实施意见》中提到,“有条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设晚自习(一般安排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30结束)”,看苏州记者采访了多所园区、姑苏区、高新区的初中院校,校方的回应都是目前正在商讨,但还要等市级教育部门明确通知,再细化落实具体方案。
其实,早在2019年,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就发布了《关于开展苏州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缓解部分中小学生家长接送孩子难的问题。近年来,苏州不少中小学校也在不断探索课后延时务模式和内容。
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校长陆静告诉看苏州记者,从今年3月份开始,学校建立起了“1+1”课后服务的模式,通过学生报名,教师服务,采用“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的组合方式,走深走实服务家庭的最后一公里,用实际行动来回应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校长陆静)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副校长陶彩红则告诉看苏州记者,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学校将以丰富多元的社团课程为抓手,扎实解决小学生放学“三点半难题”。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副校长陶彩红)
“社团课程开设的具体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三点半至五点,学校目前已开设课程60余个,可以覆盖六个年段所有学生,可以让每位孩子都能参与社团课程。”陶彩红表示,为了让孩子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受益,学校将会不断创新打造多元社团课程,满足娃的不同兴趣专长,让孩子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能够发展兴趣、有所收获,锻炼“百般武艺”。
延长工作时间
教师迎来新挑战
随着课后服务“5+2”模式的到来,学生在校时间将有所延长,这同时也意味着老师在校时间的延长。
老师们对于该模式的态度,也将直接决定政策能否扎实落地,落地后能否行稳致远。
对此,苏州草桥中学的一名班主任告诉记者,其实学校此前已经开始尝试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学生有问题需要讲解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在她看来,如果真的开设晚自习,对于班主任们来说差别倒是不大,因为不少班主任都习惯了“早到晚退”。“只要能让学生进步,我愿意做适当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保障教师的权益,保障课后服务顺利健康实施,《实施意见》也强调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经费保障制度的落实,教师的取酬机制等。
园区一所中学的校长则告诉记者,教育是一份“良心活”,很多老师愿意为了学生做出牺牲、奉献,但为了模式能长久顺利地运行,学校也会结合教育部门的相关部署,在制度上有所保障,提高老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校方,我们最希望的就是通过对现行教育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回归教育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