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六旬老人千里骑行回武汉励亲友
2021-05-31 16:26: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汪泽胜骑车来到武汉长江边。

汪泽胜:生活难免磨难,坚持必有所得

本报记者璩介力

本月初,64岁的汪泽胜从苏州出发,骑行千里回到老家武汉。他说自己是用这种方式给疫情后的武汉亲友们打气鼓劲。老汪说,这趟行程途中发生了一些故事,这让他更加坚信,生活难免磨难,只有勇气和坚持,才不留遗憾。

环太湖一圈260公里

对老汪来说很轻松

走进汪泽胜家,第一眼看到的是一辆架在玄关柜上的红色公路自行车。“这是我60岁时,老婆送给我的礼物。”老汪笑着说,自己年轻时就喜欢运动,退休后迷上了骑自行车,参加了小区的一个自行车队。他们每周都有一到两天的集体活动,太湖、阳澄湖等地都是常去的地方。他还常常一个人去训练。“阳澄湖基本上每周都要去骑一圈,有时候还会环太湖。”汪泽胜得意地说,最快的一次,他早上4点30分出发,环太湖一圈260公里左右,下午4点就回到家里了。

老汪喜欢不断挑战自己。去年7月,他和两位骑友约定,准备骑行青海湖。但最终两位骑友因为各自的原因,都没能去成。“他们不去,我也要去。”老汪的身上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执着。他觉得,如果这次放弃,那么很可能就错过一辈子。“下次还不知道是哪次呢,岁数一天天上去,到时候说不定体力跟不上了,就去不了啦!”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汪泽胜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2018年开始,他就一直想回老家探望许久不见的亲友。但是,每次都被各种事情耽搁了。2020年春节前,他和老伴决定自驾回武汉,却遇上了疫情。

“今年,我无论如何都要回去。”汪泽胜说,“有些事就不能拖,也不能有太多顾虑,只要准备充分,就要马上去做。否则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在武汉大学。 受访者供图

千里骑行多磨难

老汪坚持没放弃

5月5日,他果断出发了,一人一车一只背包,经浙江湖州、安徽宁国,于5月8日到达池州九华山。在九华山脚下,他遇到了一个徒步到此的苦行僧人。两人在路边休息闲谈。僧人说,自己已徒步1000多公里,走得膝盖都受伤了。汪泽胜问他,如此辛苦为什么还要走下去?僧人说:“我要尝尽世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这样,才能在孤独和磨难时,明白自己该如何克服。”

当时,汪泽胜听这话,只觉得很有哲理。他没想到的是,这句话很快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印证。5月9日,他到安庆坐轮渡过江。上岸后天色已晚,他便将车和包放在路边,拿起手机开始查找住处。确定好旅店,他骑上车就走了,却将背包遗忘在了原地。

他到旅店准备拿身份证办入住手续时,才发现背包不见了。而钱包、证件和所有的行李、装备都在包里,当时老汪身上只有一只手机。无奈之下,他报警求助。警方在查看监控后发现,背包被一男子拿走了。第二天,警方还是没能找到那名男子。5月10日晚,汪泽胜一夜未眠。

“当时我反复在想,是回苏州还是继续去武汉,或者在安庆等警方找包。”最终,他决定继续去武汉。老汪说:“都走到这里了,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就如那僧人说的,只有经历磨难,才知道该如何去克服,丢包的磨难算不上什么。”

5月11日,安庆下中雨,看天气预报,接下来几天都是大雨。于是,汪泽胜和民警说自己要继续前往武汉,包不找了。拿着警方开具的身份证明,他冒雨启程。临走时,警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我佩服你!”

还好如今是移动支付的时代,老汪买了些替换衣物和一个充电宝,继续上路。5月12日,他到达湖北鄂州,探望了三四十年未见的亲戚。13日到武汉,与至亲好友团聚。

到了老家,汪泽胜并未停歇,而是用骑行的方式,打卡了武汉东湖、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木兰天池等标志性景点,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磨难是磨炼意志

坚持必然有所得

2020年发生在武汉的那波疫情仍然让人难忘,这次也是老汪在疫情后第一次回到武汉。在和老家的亲友接触中,他感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已有些变化,比如进家门前要充分消毒,不管是人还是物;他们在家中依然戴口罩。老汪还发现,老家的亲友们经历了这波疫情后,更加豁达了,大家不再计较得失,只要彼此还在,能见面,就很好。

看到汪泽胜骑车千里回武汉,亲友们十分感动。“他们都说我这么大年纪了,竟然能以这样的方式回去,真不容易。”老汪说,这就是他一定要骑车回去的目的,为亲友们打气、鼓劲,告诉他们要坚强。

5月14日,汪泽胜还在武汉,苏州家中的妻子打电话给他,说收到一封挂号信,里面是他丢失的所有证件。他开心极了,尽管随身的行李和现金都没了,但最重要的证件失而复得,是意外之喜。

回想自己千里骑行的经历,老汪笑着说,要是没有勇气和坚持,就不可能成功。丢包的磨难,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有失必有得,正如疫情让不少人变得更加豁达了。

标签:武汉;汪泽;疫情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