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小满,运河畔感受老苏州精致生活
2021-05-24 16:12: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银楼技师示范金银拉丝技艺

学习使用小药秤称中药

学习制作银丝“亲亲戒”

孩子们进行丝巾拓印

小满节气课程表

上课地点:石路商圈周边

课程:

1.拓印蚕丝丝帕、编“神仙结”

2.称中药、做香囊

3.尝苦菜、品枇杷、吃凉面

本报记者陈兆帅胡毓菁

见习记者刘达

实习生李浛芃

本版图片记者张健摄

进入小满节气,暑气渐升,正是初夏好时候,夏天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浓。5月22日,苏报“二十四趣”节气自然学校联合姑苏区金阊街道,带着亲子家庭走进运河畔的“老字号”,跟着老苏州一起展开探秘之旅:和爸爸妈妈在蚕丝丝帕上拓印“运河记忆图”,了解运河畔蚕桑文化;共编“神仙结”,感受“轧神仙”盛况;亲手称中药做驱蚊香囊,细品老苏州消暑智慧经;先吃一口“苦”到心底的苦菜,再品一口香甜温润的枇杷,回味老苏州舌尖记忆,从细节中品味运河人家精致生活的雅致韵味。

化身小小画家和工匠

传统手工艺尽显苏式雅致

“桑叶正肥蚕食饱”,“种桑养蚕”是苏州独特的城市名片,养蚕宝宝也是很多苏州小学生的“必修课”,小满时节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由于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人们便在小满时节举办祭蚕神、画蚕茧等活动,祈求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节气课堂上,金阊街道阊门社区的老苏州顾耀春告诉小朋友们,阊门自古是苏州的繁华地,以前蚕丝制品都是坐上船从这里运往达官贵人家中。

“原来以前大运河这么繁华,我已经想好怎么在蚕丝帕上画一幅运河记忆图了。”刘锳喆小朋友说。小朋友们纷纷化身小小美术家,在丝帕上铺好树叶,左右开弓、双手并用,两手持锤卖力地抡着,不一会,锤出的树叶汁水就印染在了蚕丝帕上。“这一个个晕开的印迹就是一艘艘货船,载着满满当当的货物从运河上开出去。”冯睿小朋友说,他要再多拓出几艘船,繁华的运河上不缺船。

小满节气又恰逢吴地民俗“轧神仙”,这是苏州运河人家的一大盛事。顾耀春告诉小朋友们,苏州自古便有在“轧神仙”时编“神仙结”的传统,最早是将草以简洁明快的方式编织,挽成一结,寓意“神仙”陪伴左右、护佑平安、启发智慧。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编织“神仙结”的材料也从草变成金银。节气课堂上,小朋友们在老萬年第七代掌门人弟子庄晏的指导下与爸爸妈妈一起动手编“神仙结”。制作“神仙结”,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拉丝——这道工艺是拥有300历史的老萬年八大古法工艺之一。将银丝依次通过拉丝板的一个个孔,然后缓慢拉出,银丝的长度会逐渐变长。“孔洞的洞口会越来越小,越细银丝就越容易拉断。”庄晏说。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用钳子把银丝从空洞缓缓拉出。随后,他们又将拉好的银丝一头套在拉丝板的小柱上,另一头套在缠丝棒上,按顺时针的方向细细旋转,使两边的银丝交缠为一体。在庄晏的指导下,小朋友们都打好了一个简单又漂亮的结。“这是我亲手编的'神仙结',回去我要送给奶奶。”吴宇轩小朋友兴奋地说。

当一回“中药师傅”

老字号里暗藏“老苏州”智慧

进入小满节气后,气温会明显升高,此时蚊虫也逐渐增多。“旧时,苏州人会到药房挑选几味中草药,放在香囊袋子里。”雷允上的药工谢荆祎告诉小朋友们,这也反映了运河人家的精致,他们不会把药材随意放进兜里,而是包好放到香囊中,既可以挂起来,也可以随身携带。“香囊既可避免被蚊虫叮咬,又能雅逸身心、提神醒脑。”谢荆祎说。

当天苏城气温升高,烈日下孩子们满头大汗,但是一踏进弥漫着中药香气的药房,大家的心就瞬间沉静下来。在“老字号”雷允上,孩子们当了一回“中药师傅”,现场准备了白芷、菖蒲、艾草等六种不同的中药供大家辨认。“这个苏叶长得好像家里的茶叶啊,有什么作用呢?”吴宇轩小朋友问道。“以前苏州人过小满都喜欢买香囊,由于苏叶的主要作用就是消热解毒,所以是香囊的原材料之一。”谢荆祎为他揭晓了答案。

认全了所有的中药后,小朋友们便自己动手制作了中药香囊。中药香囊体现了苏州人驱虫消暑的智慧,制作香囊前最重要的就是称药材。“以前没有电子秤,所以只能靠‘小药秤’确定药材的分量。”谢荆祎说,“小药秤”的神奇之处在于一秤杆的双面可以称出不同的重量,“拎起绿色的穗可以称0到30克,拎起红色的穗可以称30到100克。”谢荆祎说,所以称药时要先预估重量,然后再称出准确的值。中药的配比关乎用药的结果,所以都要精细到以克为单位。现场,小朋友们各自用“小药秤”称了自己制作的香囊,并把结果和电子秤的结果进行了比对,几乎没有出入。“没想到‘小药秤’称出的重量这么准,以前的人真聪明,造出的工具这么好用。”陆韵琪小朋友不禁发出感叹。

吃完“苦头”尝“甜头”

小满老苏州的味蕾也“迷人”

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老苏州的味蕾转而偏向清淡爽口的苏式美食,户外热浪袭人,各种凉拌美食纷纷登场。在阊门饭店恒泽楼,厨师长朱学明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凉面。他告诉小朋友,这个时候,一年到头都在追求头汤面的苏州人的“心头好”就是一碗凉面。“加了重碱水的小宽面煮熟过水,再吹凉,面条会爽滑而不黏腻。”朱学明说,吃的时候淋上卤汁和糟油,吃起来满嘴咸鲜,清香有嚼劲。小朋友们听后直流口水。

除了凉面,旧时“不时不食”的苏州人在小满这一天还有吃苦菜的习俗。看到厨师们端上三盘蔬菜,小朋友们好奇地围了上来。“好大一盘丝瓜。”吴宇轩小朋友说,他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抓了一块塞进了嘴里,“咦,怎么这么苦,这不是丝瓜。”朱学明为小朋友们揭晓了答案,“这三盘菜分别是苦菜、苦瓜、苦菊。”朱学明说,《周书》上曾有记载:“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是这个时节的点睛之菜。“小满吃苦,夏天不苦。”朱学明说,苦菜的味道苦中带涩,涩中带甜,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就着苦菜,吃完一碗凉面,冯睿小朋友咂了咂嘴,“苦菜配凉面让我胃口大开,我还要来一碗。”

吃完苏州人非吃不可的“苦头”,小满时节还有苏州人最爱的甜——枇杷。“笼罩青丝堆蜜蜡,皮含紫核结丁香,甘液胜琼浆。”清代江南文人沈朝初曾这样形容苏州的枇杷。顾耀春告诉小朋友,这个时节枇杷澄黄,东山的白玉、西山的青种,白嫩的果肉咬下去便是一嘴的香甜温润。“枇杷可祛痰止咳、清热健胃,被誉为‘果中之皇’。”顾耀春说。话音未落,蒋晓衡小朋友就剥开枇杷皮往嘴里塞,“这个枇杷真是又大又甜,咬在嘴里酸甜多汁。”

家长感言(部分):

刘锳喆家长:做丝巾拓印、蚕茧作画,体验用银丝手编“神仙结”,了解传统中药并亲手做驱蚊香囊,原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文化的影子,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了解到更多的苏州传统文化,以后孩子也更有热情去探索身边的传统文化。

薛文涛家长:来苏州十多年了,石路步行街也打卡若干次,但像今天这样深度体验倒是头一回。老萬年每件作品都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雷允上里满是传统文化;阊门饭店藏着运河故事.....孩子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傅艺贝家长:感受小满时节的桑蚕文化、聆听运河故事;感受精湛的苏作工艺、制作“神仙结”;体验古法包药、学习香囊制作……孩子们用手、用眼、用舌尖,全面感受姑苏城的小满时节,深刻体会这座城市的魅力与风雅,让人流连忘返。不承想这座自以为已经很熟悉的城市,还藏着这么多惊喜和文化体验。

标签:拉丝;小朋友;银楼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