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珺)11月6日,2020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平望峰会在诗意繁华的运河之畔精彩呈现,专家学者们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推进的新形势,聚焦长三角区域沿运河城镇发展新机遇,共谋长三角运河城镇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本次峰会以“新产业 新基建 新城镇 新乡村”为主题,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指导,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平望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作为长三角运河城镇交流合作平台,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平望峰会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不仅为运河城镇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增进了友好往来。
吴江区作为江苏省运河走廊的“南大门”,不仅孕育出一批以平望为代表的运河城镇,更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江苏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当前,吴江区正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双重国家战略,传承和保护运河文化,塑造长三角地区鲜明文化特色。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汤卫明在致辞中表示,我们确定建设惠及江南精华的运河生态文化风光带的总体定位,也规划了一带两轴三河三片的空间结构。我们通过统筹开展文物遗产保护、非遗利用、旅游策划、生态修复和景观塑造等工作,积极将大运河文化带吴江段,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和世界运河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
本次峰会的举办也得到了新华日报社的大力支持,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黄建伟说,讲好运河故事,这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时代使命与担当。近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宣传党中央和江苏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广泛凝聚共识、会聚力量。我们还致力于构筑融合创新的跨界平台,来擦亮运河文化品牌,助力运河沿线区域发展,构建运河发展命运共同体。长三角沿运河城镇水脉相连、文脉相通,地处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有着密切合作、互通往来的深厚基础。我们携手吴江平望镇,打造了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峰会这一平台,从而以运河为媒,促进运河城镇多个领域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运河流淌千年,途经众多区域,保护、传承运河文化,成为沿运河城市的共同责任。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致力于共同探讨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之道,寻找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发展之路,推动运河城市共同发展和繁荣。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长邓清表示,WCCO将力争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把散落在运河沿线的古镇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
天光水色,一望皆平,古老的运河水阅尽平望六百多年的建镇史,也见证了平望迈向全国百强镇的坚定步伐。如今,借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平望镇正努力实现运河名镇的精彩蝶变。平望镇党委书记沈春荣在发言中说,“什么是运河名镇?一定是充分彰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发展;一定是高度契合‘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总体方向。怎么来打造运河名镇?打造运河名镇,发展新产业要有新内涵;打造运河名镇,勾勒新城镇要有新维度;打造运河名镇,建设新乡村要有新理念。”
当天,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圈发布,沿线运河城镇将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潜力,推进沿线城镇交流合作,共创大运河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学术交流环节,四位专家围绕峰会主题发表主旨演讲,观点精彩、见解独到。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建华带来《千年运河古镇: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化文化认同》为题的演讲。他认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江南水乡古镇,集运河文化与江南文化、融城镇文明与乡村文明、汇古代遗存与现代发展于一体,成为最稀缺最值钱最珍贵的历史人文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街巷石桥、流水人家,拥有辉煌历史的平望,便是江南古镇具有代表性的活标本。促进运河城镇高质量新发展,他建议:
一是坚定实践理念创新。作为千年运河古镇,城乡融合一体化协调平衡发展,是克服城市化进程中所谓“愁乡”,即对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必然选择。苏南先发地区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不应成为“灯下黑”,而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优先美丽乡村,使先发区域乡村成为具有城市独特温度、气韵、情怀浸润承载的土地,让市民用“乡愁”消融“愁乡”,为江南运河水乡留下记忆,为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增光添彩。
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对运河城镇来说,新发展无疑需要产业支撑,但应当守住底线,千万不能成为落后产能梯度转移的承载地,而是应当以创新创业引领,注重鲜明个性特色产业打造,在休闲旅游、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集聚优质资源,尤其是应当在新工业革命中善抓机遇,吸引知识创意型资本、技术、人才与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用都市休闲型农业、非遗产品传承拓展、农家乐民宿开发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农民就地城镇化之路。
三是注重发掘本土资源。资源珍贵,本土资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显得尤为稀缺。千年运河城镇历史人文源远流长,应大力发掘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强化特定乡镇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历史传承和人文沉淀,力戒“山寨”版克隆复制,不能使乡村外观变化比人心想象还快,使“乡愁”无处寄托,精准开发深价值,着力打造新亮点。同时应谨防文化误区,即乡镇文化建设可让都市文化导入乡镇,让“高大上”文化人的人气、文气、才气惠及村民,注意不能成为城市文化物品存放地、文人雅士休闲地,搞成“两张皮”,说白了就是应注重乡村化、本土化、平民化特质,力避都市化、贵族化、商业化趋势。
四是擦亮文化品牌名片。提起运河城镇,留在外界人们印象中的联想自然是古老陈旧、破败落后、距离遗忘等概念。应当借力城市转型、产业创新、生态优化、文化认同等趋势,重塑运河城镇品牌形象,注入文化重镇、生态特色、绿色财富、运河古韵、宜居宜业等要素,使运河城镇品牌形象更新提升优化美化。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的演技主题是《江南文化引领长三角运河城镇高质量发展》。他表示,长三角运河城镇基本上都是江南文化名镇,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地带,最有希望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长三角运河城镇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上色彩最为缤纷、故事最为动听和景色最令人留恋的“文化线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南运河文化,建设一批生态优美、经济发达、人文繁盛的长三角新型城镇,不仅对长三角一体化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对复兴中国历史传统城镇、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同样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在新产业方面,长三角运河城镇需要重新研究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和制定长三角城镇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二是研究和制定长三角城镇工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规划。
在新基建方面,长三角城镇发展需要吸取借鉴特色小镇的经验教训。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指导思想、行动目标、四大建设行动的25项建设任务、8项保障措施,形成上海版“新基建”35条。其四大重点领域为: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长三角运河城镇要积极探索数字产业和数字城市的融合发展模式,对促进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新城镇方面,长三角现代化进程最早、水平最高,以“苏州的城市化,带着农村一起跑”为代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最好,具有丰富的吴文化、越文化、海派文化、徽州文化等区域文化资源,具有多彩的运河文化、江南文化、长江文化等历史地理文化资源,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背景下,平望镇位于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中心位置,应认真研究“文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温州龙港市“撤镇建市”的先进经验,在促进中国现代化、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城乡更高水平协调发展上率先作出示范作用。
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孙立以《文化创意赋能传统行业 推动城镇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题,他以上海为例,以“文”为核心,以“创”为灵魂,上海采用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模式,夯实产业内容,丰富表现手段,输送文化“软实力”,跨界合作,协助城镇塑造城市文化地标,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长三角运河城镇如何将本地资源的“软”“硬”实力结合起来,孙立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核心IP。比如江苏盐城荷兰花海、大理双廊艺术家特色小镇、大理双廊艺术小镇等,这些城镇以文创理念和资源导入,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是以在线新经济助力文旅新模式。在线新经济是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比如直播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直播带货”正成为扶贫助农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助力各地精准扶贫增收,同时还是破解农产品滞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手段。
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非遗复兴与乡村振兴工作组联合发起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城融合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蔡励才的演讲主题是《当世界文化遗产遇见新文创IP》。他认为,大运河文化,是属于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跳出“点”的概念,以层络划分之---包括大运河物质文化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文学、地理学、水利学、艺术学、历史学、制度学、政治学,民俗学、民族学、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大运河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包括建筑、文学等;大众文化,指沿途习俗、仪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层文化,指价值观取向。
长三角运河城镇需把握传承与发展的“平衡”之道,从平望来说,“平”:可为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平衡(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平心(融合新常态);“望”:可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望穿秋水(令人神往)众望所归(一带一路、数字贸易、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