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收到了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证书,她历时两年的刺绣作品《苏绣色空不二》被永久收藏。
据悉,《苏绣色空不二》以敦煌莫高窟第五十七窟西壁说法图中的观音为范本,采用隋唐时期流行现已失传“劈针绣”技法完成作品主要部分,并配有邹英姿独创的“滴滴绣”技法。“劈针绣”源于北魏,经过隋朝到唐代,用于绣制佛像。代表作有从敦煌莫高窟流失,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巨幅初唐时期刺绣《凉州瑞相图》(英国文献称之为《灵鹫山说法图》)。
“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探索《凉州瑞相图》,1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被盗,我国许多的文物流失海外……”2016年,当邹英姿听说有幅迄今所知最大尺幅的中国古代刺绣《凉州瑞相图》,藏于大英博物馆时,便写信申请观摩此绣像。一次拒绝就申请第二次。后来,大英博物馆回复她,此件作品将在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特别展出。邹英姿飞赴美国,连续三天细细观摩学习。这件高2.41米、宽1.6米的《凉州瑞相图》,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的场景,她发现所用针法有北朝与盛唐之间的劈针针法,也有部分平针针法,但大多数针脚较长,约在0.8-1.0厘米之间。
“在研究探索《凉州瑞相图》后我得到了其中的奥妙,便拿来放在眼前的这套观音说法图中。劈针绣的技法特点:起针后第二针在第一针的中间穿过,每一针长度不超过 0.5厘米,所用色彩每根中拼五种或八种不同颜色的丝线捻合而成。”邹英姿耐心地向记者介绍,“作品周边配有四幅‘滴滴绣’技法表现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人物来衬托观音相的庄严。”在装裱时,用寸锦寸金的“缂丝”工艺,织出敦煌图案的纹饰,装饰在作品的上下两端,更加衬托出观音的宝相庄严。
突破原有苏绣思维模式,将敦煌刺绣研究融入现代苏绣……“希望这种技法,能在失传后得到再生”邹英姿的努力没有白费,2017 年 10 月,在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苏绣色空不二》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精品奖金奖,之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苏报融媒记者 周建越 刘晓平 通讯员 赵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