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玳花和玳玳果让年轻人充满了好奇。通讯员周红羽摄
春末夏初,苏州的小巷里总有那几声叫卖,软糯回转又透芬芳——素衣白鬓的阿婆轻柔细言:阿要白兰花?
巷子深深,花香幽幽。随着城市化进展,苏州原本的种花基地渐渐消失,浙江、福建的白兰花进入苏州;而在最近,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的“三花基地”又开始芬芳,长青、和泰地区的花香又弥漫在苏城街头。
巷子里的花香记忆
苏州小巷多,苏州小巷深,而到了春夏之交,苏州的小巷又多了一丝幽香。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苏州三花每一种都带着独特的香甜,串在阿婆自编的铁丝上,便是别致的胸针、独特的头饰、灵秀的手链。
每年春末夏初,王阿婆总会在买菜的时候带回两朵白兰花,她告诉记者,两朵白兰花两块钱。摆在家中可以香一周,这香气清新不俗气,即便风干,也依然能够透出香气。王阿婆自幼在巷子里长大,从小便喜欢这白兰花香,“我小时候,姆妈一直要买的,给我配在胸前,而今她已经走了好多年了,我还是保留着这个习惯。”
白兰花的价格从早年的“分”渐渐变到“角”,再而变到今天的“元”,但是苏州人的风雅情怀从未变化。像王阿婆一样的老苏州人都喜欢在春天把香气别到胸前,而年轻的人们则会把这串白花放进私家车里,变成苏州人独有的天然香水。
苏州花香记忆一度断档
每年初夏,白洋湾街道的俞彩妹总是会背上自制的小花篮上古城区,她会用沾湿的白毛巾把白兰花盖好,售卖这一季的花香。俞彩妹从曾经的长青乡动迁老花农变成了新居民,但是勤劳的习惯依旧没有改变。她告诉记者,苏州盛产“三花”,而其产地主要在旧时的长青乡和虎丘乡,那时,两地的三花种植占据整个苏州三花产量的半壁江山。"那时候我也种花,主要卖给茶厂做花茶。"俞彩妹说,“而零散的花,我们就带到山塘街去卖。”
沿着山塘河,俞彩妹们把白洋湾的花香带到了古城区;而依靠运河,苏州的花香曾誉满京城。长青社区党委书记王建新告诉记者,白洋湾的花业兴盛始于宋朝,那时候宋徽宗垂意于奇花异石,而朱勔奉迎上意,搜求吴中珍奇花石进献;同时,北宋男子佩花也是一种时尚,因此对花草的需求极大。于是,苏州的白洋湾地区就自那时起种植三花,并依靠运河将江南福地的花香运往北方。‘虎丘牌’花茶“曾经年产量4万担,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尤其受北方茶客的欢迎。”
然而,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白洋湾地区的鲜花种植开始萎缩,甚至断档。俞彩妹每年售卖的白兰花也从自家种植变为批发采购。
让苏州的巷子重新弥漫花香
5月,玳玳花是最先开的“三花”,在白洋湾街道长青社区,老花农朱泉根种植的玳玳花又香了。75岁的朱泉根告诉记者,苏州盛产玳玳花,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十分出名,种植的玳玳花主要用来生产花茶,苏州生产玳玳花茶已经有250余年的历史。
朱泉根之前是长青乡路北村人,以种植三花为生,他说:长青“乡路北村有九个生产队,都是以种花为主要生产作物。”而说起三花,种了一辈子花的朱泉根有说不完的话,“玳玳花5月盛放,花谢后结出玳玳果,翌年夏季又变青,两代果实同一棵树上,所以叫‘玳玳’,有代代相继的意思。”
朱泉根现在忙碌的田地是白洋湾街道和泰社区建设的“三花基地”,这正是原本长青乡白洋村的位置。朱泉根说,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玳玳花了,我收的两个徒弟也要近七十岁了。好在街道、社区有复兴我们的三花基地,我们的老村民都在这个基地栽种三花,过不了几天,苏州街头又会飘满我们的地产的花香了。”本报记者李渊吴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