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昆味到’的粉丝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我们商城最近热销的‘张浦草莓’的种植基地。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草莓基地非常大,我带大家走进左边这个草莓大棚,看一下新鲜草莓……”近日,昆山农产品电商“昆味到”商城工作人员景雯,带着通过微信小程序看直播的1500多名观众,“走”进了张浦俞巧仙草莓基地。从采摘到试吃,这场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为基地带来了8000元的销售额。
尽管与动辄千万下单量的大牌网红直播相比,“昆味到”直播的带货量显得有点“寒酸”,但也正因为有“昆味到”这样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每一单的积累和坚持,汇成了助力苏州本地农产品销售的暖流。
疫情是场大考,应对疫情,电商平台纷纷发力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苏州本地情况如何?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看农产品电商如何守护市民“菜篮子”和农民“钱袋子”。
本地农产品电商发展风生水起
网络直播带货,是“昆味到”商城的首次尝试,这个微信小程序商城,致力于销售本地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目前有24429名粉丝。
“昆味到”的背后,是昆山市2018年以来推出的“昆味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涵盖了巴城葡萄、张浦梨、淀山湖黄桃、玉叶蔬菜、昆山麻鸭、梅山猪肉等百余种昆山地产优质农产品。疫情期间,昆山本地10家农产品基地通过“昆味到”线上销售。商城推出了种植基地直播、发放优惠券等活动。今年以来,商城实现销售量8.7万斤、销售额58万元,以蔬菜、水果为主。在苏州,进行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平台各有侧重:针对消费者端,有综合型电商,如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垂直型生鲜电商,有食行生鲜、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昆味到”等;超市到家,如大润发优鲜、永辉生活等;社区到家,如百果园、苏宁小店、“菜玩家”等。针对商家、企业端,有大宗农产品电商平台,如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负责餐饮食材供应,有美菜、饿了么有菜、美团快驴等。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电商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大宗交易,到进入新世纪不断涌现的生鲜电商,此后,B2C、C2C、B2B、O2O等各种电商模式相继出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也助推了电商发展,农产品电商成为了投融资热点。近年来,苏州本地涌现出食行生鲜、布瑞克、“昆味到”和“菜玩家”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电商。
创立于2012年的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取C2B2F及“T+1”“到柜”模式,从用户到企业再到工厂(农场),通过反向定制路线、以销定采和订单式采购实现零库存,以社区智慧微菜场为服务点,通过基地直采和集约化冷链配送,连接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消费者。目前已在苏州、上海和无锡3个城市铺设了3677个站点,其中苏州超过1100个社区有站点。
“近年来,70%至80%的农产品走的仍然是‘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市民餐桌’这一传统线下渠道。”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商在苏州农产品销售渠道中,虽然扮演着“配角”,但是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份额也在不断提高。
电商亮出“绝活”齐战“疫”
受疫情影响,农产品产销对接受阻,之前只是“配角”的电商平台担起了重任。
为做好市场保供,市农业农村局一方面指导三港、五月田等全市20余家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作出承诺,竭力组织地产农产品供应,保证不哄抬价格,保障苏州市民能够放心吃菜。
另一方面,针对本地农产品出现的滞销、运输困难等情况,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地产农产品产销衔接视频办公会议,邀请食行生鲜、布瑞克等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参加,讨论产销对接方案。各家电商立即行动,助力农产品销售。
在春节期间食行生鲜提前两天恢复苏州800多个站点的配送,通过与餐饮企业“共享员工”等多种举措助力战“疫”。他们直采吴中、吴江、常熟、太仓、张家港等地的28种滞销地产蔬菜,帮助销售滞销蔬菜1300吨,销售金额730万元。“疫情防控期间,食行生鲜苏州区域蔬菜日供应超100吨。苏州本地叶类菜较多,占平台蔬菜产品的25%。”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介绍说。
大数据发挥大效应。布瑞克(苏州)农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在2月6日、10日先后上线苏州市“抗击疫情保障农产品供应”数字化平台、首个“全国滞销农产品大数据平台”。一方面收集全国各地区滞销、急销的农产品信息;另一方面,与生鲜电商平台打通数据,让更多滞销、急销的蔬菜快速对接到商家,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在此基础上,布瑞克还在苏州市、上海市等地先后上线了“农牧人爱心农场”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获取周边滞销地区与紧缺地区信息,结合疫情分布数据、各地区交通管制数据,生成最佳调配方案;再通过农牧人商城对接城市配送企业、社区电商、生鲜电商,调集配送能力,将生鲜蔬菜、米面油等民生农产品“无接触配送”到小区。“全国滞销农产品大数据及产销对接平台”“农牧人爱心农场”等平台上线以来,共收集滞销农产品信息17991条,涉及蔬菜果品数十种、滞销新鲜和库存农产品1098万余吨。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防控期间,苏州电商平台助力本地农产品销售量近万吨,既有力保障了市民“菜篮子”供应,也切实帮助农户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守护农民“钱袋子”。
农产品电商将越来越多
无论是对生产经营主体,还是对电商平台,新冠肺炎疫情都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食行生鲜相关采购负责人表示,在助农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农产品品质标准不适应电商的要求,采后保鲜能力也较弱。不少生产经营主体规模较小,不能进行连续、稳定的供货。
不少电商反馈,产销对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不同批次质量不稳定,容易降低电商用户满意度;生鲜产品不易保存和产品品类多,要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中不变质,物流配送成本比较高;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电商平台正在积极促成解决。
电商自身也在谋求变革。布瑞克(苏州)农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战略部经理徐鹏飞说:“疫情的冲击,逼着我们转型。”电商要更好地运用数据,包括生产端、流通端、销售端的数据,未来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徐鹏飞表示,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入到农产品电商领域,“他们更靠近产地,将会是未来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传统的蔬菜直供店可以学习“线下开店,线上售卖”的新零售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针对消费端的农产品电商可能会融合更多的社交属性,O2O 的社区电商有不少发展空间。同时也将有不少农产品经营主体,尤其是新加入电商,会尝试与一些垂直型电商平台合作,通过供货参与销售。会更加注重通过电商平台,运用短视频或者直播方式来达到引流效果。
苏州目前已有不少经营主体试水电商。“我们作为专业合作社,入股‘菜玩家’电商,先抢占市场份额,发掘潜在消费者。”据太仓市绿阳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严宏伟介绍,目前合作社经营范围涉及农产品经营、物流配送、电商等多个领域。2017年,“菜玩家”在各小区发展“社区宝妈”,建立社区团购微信群,2019年已覆盖太仓、昆山、常熟120多个小区。今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合作社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10余场直播带货,销售6.8万斤、9.5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苏“惠农”十条,针对线上销售本地农产品出台了专门政策。接下来,还将考虑出台农产品电商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电商规范运营,运用新技术破解发展瓶颈,做大做强,为农产品销售作出更大贡献。□苏报记者张晓亮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