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里的“隔空对话”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
两张纸,一问一答,普通市民与相关部门之间以这样特殊的方式交流互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街景。□记者方方摄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方方张丫
昨天下午,姑苏区民治路中段,一张市民插挂在树枝上的字条,引起了不少路人的关注。这张字条的旁边,还有一张姑苏区绿化站的留言纸。两张纸,一问一答,普通市民与相关部门之间以这一特殊的方式交流互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街景。
花坛里留下两张纸
一问一答“隔空对话”
记者在现场看到,留有字条的长条状花坛里,只有稀疏的绿植,剩下砂石和土壤光秃秃一片,这和近在咫尺的高大香樟树和盆栽绿植形成鲜明对比。白纸黑字的字条上这样写着:“八十八岁老人留言,此花坛及东西两侧之花坛,原有树木,但挖光之后久未植绿,何故?请园林绿化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来!”显然,留言的老人希望以留下字条的方式,向相关部门询问“久未植绿”是何原因。依据字条上的日期,有市民猜测,字条被放在花坛内的时间,可能就是这两天。
就在不知名老者留下字条的旁边,另一根树枝上还插有一张崭新的留言纸,上面写着:“尊敬的市民,您好!您的留言已看到,此处花坛因架空线入地项目临时占用,绿地恢复要通过招标实施。敬请谅解!苏州市姑苏区绿化站。”落款日期为4月14日。
看到这样的留言对话,有不少过往市民出于好奇驻足观看,了解情况后禁不住啧啧称赞。市民朱先生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去民治路上的苏州公园逛逛,看到花坛留言就来瞅瞅,虽然没看到两张纸片的留言者,但这样的“隔空对话”起码表明,苏州百姓特别爱惜自己的家园,而主管部门也不避讳,及时答复。“相关部门不推诿不扯皮,这样的沟通方式挺好!”
家住鹅颈湾的刘阿姨说,现在市区很多地方在修路、施工,给居民出行造成影响,有时候大家不理解,总希望有个明确的时间答复。“看到花坛里有这样的交流方式,既觉得新奇也挺暖心。”刘阿姨希望,在一些影响市民出行的重点路段,施工方或管理部门及时张贴公告牌,方便大家了解具体情况。
架空线入地是实事工程
部分道路有望年底复绿
“感谢这位热心市民,感谢大家的及时监督和问询。”姑苏区绿化站的邓文娴科长告诉记者,在接到市民反映后,她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在打听寻找留字条老人的同时,邓文娴也以留挂字条的方式就地答疑,将手写的回复字条,插在现场另一根树枝上,希望能引起留言者的注意。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留下什么线索,截至记者发稿时,姑苏区绿化站始终没有找到留言老人。
记者从苏州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苏州市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启动了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程。作为2019年市级实事项目,其中20条主次干道、60条支路架空线的整治和入地工程正在进行,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施工。其他各支路街巷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作,将配合主次干道施工进度成片、分批推进。
姑苏区绿化站工程科马鹏工程师介绍,姑苏区正在推进的城市架空线入地建设工程,既是利市惠民的实事,也是对城市各骨干和分支道路“动大手术”的系统工程。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程施工环境复杂,牵涉部门众多。“市民关心的民治路等主次干道的复绿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在架空线入地施工全部完成后恢复原状。”
首问首接负责制
让百姓声音听得见
“我们是4月14日上午10点左右,得知有老人留言进行‘花坛问政’的,随后第一时间转给了已划归住建部门管辖的姑苏区绿化站,请他们尽快答复。”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彭秀春说。
彭秀春介绍,就在上周四即4月9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就推进落实“首问首接负责制”专门召开了会议,要求全系统贯彻落实全市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强化推进“首问首接负责制”,对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精细化管理,打通服务关节,提升工作水平。
“首问首接负责制”是指群众来访、来电、来函咨询,反映问题,在岗接受询问的首位工作人员,不论询问内容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这个人就是首问首接负责人,必须负责解答和解决问题,做到迅速便捷,让群众满意。
花坛里的留言一问一答,折射出的是政府部门及时响应百姓诉求的速度和态度。“相信类似‘首问首接负责制’制度的推行,不管归口哪个部门,都能让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百姓声音听得到、意见看得到、诉求办得到,坚决不让推诿扯皮成为困扰百姓的一道难题。”彭秀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