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苏州讯(记者 张珺 通讯员 徐衡)清水蜿蜒,枕河而居;绿树成荫,庭院掩映……春日时节,记者驱车来到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黄家溪村,眼前所见处处是景观,处处蕴文化,仿佛置身于一幅秀雅灵动的美丽乡村画卷。
环境优美的黄家溪村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村民富裕起来,让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看到此情此景,黄家溪村党委书记陈志明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黄家溪以推进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挖特色资源,坚持规划引领,凸显“文化基因”,致力打造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的特色田园乡村,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黄家溪村党委书记陈志明
蜕变:从“贫困村”到“千万元村”
“以前我们村又偏又穷,姑娘都不肯嫁过来。现在多亏了陈书记,村子富裕了,村里美得就像城里的大公园一样!”盛泽实验小学退休教师陈雪英,是土生土长的黄家溪人,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她正好约了老同事来村里踏青。“我们要多拍些美照发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黄家溪的美景!”陈雪英的话里充满自豪。
党建文化广场健身步道
正如村民们所说,黄家溪村虽然是盛泽丝绸文化的发源地,但是地处盛泽最北端,发展一度非常落后,一直摘不掉“贫困帽”。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陈志明上任村书记后,带领村民接续奋斗,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物业经济、服务经济,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出了一个环境美、产业优、百姓富、民风淳的乐居新家园。
擦亮生态底色。水清岸绿,道路整洁。家家户户的小汽车都能开到家门口,村里每片空地都种满绿植,苏式化改造乡村风貌展现江南水乡特色。同时,黄家溪村还切实做好驳岸梳理、三线入地、景观提升、公共厕所改造、沿河栈道建设等民生实事。
黄家溪村现有耕地3700亩
优化产业结构。黄家溪村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700亩,村里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资源,明确“特色田园乡村”定位,放大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品牌效应。现有的二产纵向拓展一产和三产,大力发展桑蚕种植和养殖业,让村民赚足“面子”和“里子”。
健全生活保障。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黄家溪扩大医保、养老保险等各类保险的覆盖范围;落实城乡低保、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救助和高龄补贴等工作;发挥商会助学、助困基金,构建黄家溪特色的中坚保障。
先锋书吧
乐享文化生活。村里先后募集资金1000余万元,建起黄家溪大剧院、文体中心、党建文化广场等。在先锋书吧阅读,在群众剧院听戏,在宽敞的广场跳舞,在高标准建设的室内体育场馆里打乒乓、打篮球……村民们享受着与城里人相同的文化生活氛围。
由穷变富,由弱变强。十多年来,黄家溪村集体收入从仅有的50万元增至1400余万元,拥有民营企业70余家,固定资产超1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4万元,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省生态村、省民主示范村,苏州市先锋村,美丽村庄示范点等称号,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精彩蝶变。
党建文化广场
秘诀:党建引领聚起乡村振兴合力
在黄家溪村口,一座现代化的党建文化广场格外引人注目。镶嵌着党徽的大型红色雕塑矗立于广场正前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广场占地约20000平方米,设置了体现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等多个内容板块,栽种了海棠、红梅、牡丹等花卉植物,并配置绿色停车场、花池、健身步道等,成为了村民和游客最爱去的“打卡地”。
在黄家溪村,党建地图、党员承诺墙、先锋廊、党史阵地、党员中心户等星罗棋布,将党的思想于无形、无声之中,渗透到每一个村民的“神经末梢”。同时,村里还扎实推进乡风文明馆、乡风文明廊等建设,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率先试点打造“十星文明家庭”评选工作,探索推进乡风文明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可行性做法。
打造红色阵地
“以党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让党员成为传播文明的主力军,才能更好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陈志明深有感触地说。
村级经济上去了,但是村庄环境和乡风文明的短板却凸显出来。2011年,在村庄环境治理工作上,陈志明就陷入了难持续、难推进等问题。抓党建!反复思量后,他决心发动村里的160名党员,让党员率先示范,负责好每一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群众看到党员们的身体力行,就会被感染,被带动起来!现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可省心省力多了!”陈志明感叹道。
黄家溪村党委副书记吴智文
在黄家溪村的一家房屋前,村民翁卫忠挥着铁耙,正和同伴们一起热火朝天地清理着乱砖和柴草。“巩固人居环境整治,除了村里的保洁队,更多的还有村民志愿者。”黄家溪村党委副书记吴智文介绍说,如今,村民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很乐意投身到村庄建设中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党员群众同频共振,凝聚发展合力,共同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
黄家溪党群服务中心
“80后”村官谢宇是黄家溪人,于2007年放弃镇上的工作,通过考试,回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任职。谢宇说,自从陈书记来了后,村里变化越来越大,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能回来助力家乡的乡村振兴发展,我感到很光荣!”
乒乓球馆
健身房
“每月工资3000多,收入不错的同时,还能服务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村民沈志伟退休后,在黄家溪文体中心做管理员,一干就是5个年头。他介绍说,村里的书吧、乒乓球馆、篮球场、健身房、大剧院等,对所有人都是免费开放的。“大家来这里看书、打球、听戏,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乡风文明了,村里的治安都变得更好了!”
憧憬:建设一个彰显特色的美丽乡村
历史与建筑相结合的传承街道,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布局,生态与民生相契合的生活环境……翻开最新的黄家溪村规划设计图册,一个特色彰显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黄家溪美景
在陈志明看来,建设好特色田园乡村,首先要做的就是紧抓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未来3年,黄家溪村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强化农业科技现代服务,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创意粮油区、果品采摘区、绿色蔬菜供应区和生态渔业养殖区四大片区。“要提升土地亩产,从1千元一亩增加到5千,甚至1万,就是要让老百姓多收益、多得益!”陈志明说。
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黄家溪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民宿等项目,走出以游兴业的路子。通过考证史料,黄家溪村充分挖掘和融入“黄溪八景”文化元素。目前,村里已恢复了“黄溪八景”之“北角观鱼”“长春应月”两个景点,其他六个景点也在陆续修复,让富有历史底蕴的自然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溪八景”之“北角观鱼”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村里的乡贤们也发挥着领头雁作用,他们积极参与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做好村级事务决策参谋、挖掘文化遗产、完善产业链条等一系列工作。
黄家溪村乡贤打造日日旺果园
村民王志康就是一名热心家乡建设的乡贤。他投资近千万,打造日日旺果园和农家乐项目。“果园占地面积约80亩,摘种杨梅、竹笋、茶叶等农产品,周边一圈河塘用作水产养殖,现在石缝里都养着虾。”手指着初具雏形的采摘果园,王志康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希望能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果园建成后,将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黄家溪,品尝绿色健康的乡村美食,体验醇正浓厚的乡愁味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自2013年起,黄家溪村商会启动教育基金,村里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每年将对其资助1万元;考上本一的,每年资助5000元;考上本二和本三的,则享受每年3000元补助,这份助学基金将一直资助至他们大学毕业。同时,村里也大力引进和培养农业方面的技术推广人才、土专家等,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与高校联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基地,搞试验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黄家溪村景
在黄家溪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多台推土机正在忙着平整土地,运输车在乡里穿梭不停,村民们开挖水渠、修建机耕道……新图景在这里展开,新希望在这里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