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是苏州市“331”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项目。一年多来,各级“331”专班不断加大疏导安置力度,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方便居民停车、充电。
随着专项行动的不断深入,各级专班积极探索,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了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全过程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能自动处理,真正做到了将隐患消除在事故之前。与此同时,市“331”专班还不断完善并制定充电设施相关标准,从源头上遏制事故。
改造设施,容纳120万辆电动自行车
三元二村是姑苏区的一个老旧小区,以往“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进楼道等现象层出不穷。虽然小区有多个集中停放的车库,但由于配套充电设备跟不上,日常管理混乱,存在多处安全隐患。
“331”专项行动开展后,三元二村成了重点整治区域。如今,车库内所有杂物全部清除,装上了带有满电自动切断功能的充电插座,还有烟感报警器和喷淋系统。门口装有门禁系统,车库内还有全覆盖的监控设施。像这样安全有序的车库,三元二村共有7个,可同时容纳1000多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基本满足居民使用。
面对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受限、停车充电隐患难以根治的实际情况,太仓市创新打造“满电下班”特色品牌工程,让单位员工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后再回家。该市共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共建成集中停放点及充电设施85000处,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约70%,机关团体覆盖率85%,极大缓解了居民小区停放难、充电难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的集中疏导设施可供12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为杜绝电动自行车进楼道提供了保障。
科技助力,充电隐患可及时预警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更要保证安全。相城区借助科技手段,推广建设“智联电桩”。
它能通过实时监测作出及时反应,大大提高安全性。
“智联电桩”研发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充电桩可以对充电时的功率、电流、温度、电压等各类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有异常,会自动断电。同时,“智联电桩”还会将异常预警信息分别发送至用户手机和辖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系统,提醒用户和网格员检查车辆。
就在前不久,平台监测到相城区翡翠家园小区一智联电桩连续两次发生功率突变,系统立即自动断电。看到平台报警信息后,网格员上门排查,发现原来是这辆车的充电器内部有了一些损坏,很可能造成短路。
据统计,目前相城区通过这套设备已成功阻止122次普通隐患,15次重大隐患(同一辆车反复多次发出异常预警)。
省内首创充电设施标准,保证源头安全
市“331”专班电动自行车隐患整治组工作人员赵黎铭介绍,一些不合格、不规范的充电桩,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如起火、触电等。为此,市“331”专班要求新建的充电桩必须有可靠的触电保护、接地措施和故障短路保护等。
针对此前相关标准的空白,市“331”专班与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牵头起草并推出了《电动自行车交流充电设施》《电动自行车直流充电设施》两项团体标准。这两项标准融合了功能安全、电气安全、环境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等指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性。
据了解,这两项团体标准为省内首创。截至目前,全市有2家企业的充电桩产品已通过团体标准的全项目检测,5家企业的产品符合团体标准主要安全和功能要求。
确保充电源头安全,对车辆充电过程又能实时监测、及时预警,这样才能真正彻底消除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全市共发生各类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233起,同比去年减少30.4%,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全市已连续17个月未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亡人事故。□苏报记者璩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