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惠玉兰)2018年吴江的河(湖)长制工作成绩单最新出炉。去年,吴江拆除黑臭河道沿线违法排污的餐饮作坊、违章建筑、畜禽养殖场等;实施清淤73.7公里、115.4万方;建设闸站29座、护岸23.7公里;完成截污纳管231.8公里,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截至目前,2018年吴江区区级河湖“一事一办”工作清单100%完成。
吴江拥有河道2600多条,长度超过2500公里,有50亩以上的湖泊320多个,其中省保湖泊56个,占全省总数的40%以上。面对水生态环境的“沉疴宿疾”,吴江建立起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社会引导、部门联动、上下共治、长效管护的工作机制。过去一年里,吴江区共清理“散乱污”企业9965家,面积80.8万平方米,整顿和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44家,累计淘汰喷水织机5.1万余台;完成城乡农村接管项目366个,投资约6.6亿元,基本完成101.05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投资1.32亿元;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约5000亩,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完成河道疏浚216条,长度157公里,完成投资3604万元;完成七都顺堤河444户、7399个暂养箱或看护棚的拆除工作,完成太湖围网拆除前的评估、签约工作;清理重点河湖违停船只1000多条,取缔非法码头174个;累计打捞蓝藻、水葫芦超过40万吨……
在系统化的治理下,吴江区水质稳步提升。其中,江南运河、太浦河等重点河湖水质稳定达标,太浦河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雏形初显。通过“三水同治”“、散乱污”整治、“263”专项行动、运河环境综合整治、水葫芦集中清除行动、“两路一河”沿线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河湖岸线侵占逐步缓解,河湖面貌显著提升。
去年始,吴江治水启用了多种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治水效率。2018年3月,吴江区河(湖)长制APP及信息系统启动上线,成为河长巡河、治河的好帮手。吴江还引入无人机“侦察兵”,从空中俯视巡河。在2018年年初开展的全区水葫芦集中应急打捞清除行动中,吴江首次运用了无人机参与水环境治理,8架无人机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400多条应急打捞河流的水葫芦定位统计工作,累计确定了近700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存量。
近年来,吴江重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四位一体”工作,与浙江、上海等交界区域建立联防联治机制,树立边界水环境共同体意识。结合河长制改革,吴江与浙江秀洲、桐乡、南浔、嘉善,上海青浦等交界区域普遍建立联合治水机制,互聘河长,打破了行政区域的束缚,联合开展交界河湖执法、清淤、水质监测和保洁行动。这样的“携手合作”解决了长期以来交界水域责任不清、长效管护困难的问题,交界区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