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耄耋老人登虎丘山再走十年前走过的路
2019-01-24 15:58: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当年华水源和李私荣在虎丘合影。

  昨天,两位九旬老人华水源和李私荣重游虎丘合影。记者杭兴微摄

  只是看到报纸上的一则征集虎丘老照片的信息,就让几位耄耋老人昨日又登上了虎丘山,在数十年前走过、路过的地方,留下略显蹒跚的身影。也正因为这条信息,老照片像雪片般从苏州各处飞到虎丘景区管理处,串成了苏州人对虎丘的一段记忆,也引出一段段离乡人的思乡情。

  李私荣今年93岁,家住相门新村。75年前,他和同在米行做学徒的师兄华水源,带着学满出师的愉悦登上虎丘山庆祝,在剑池前合影留念。彼时,他们不过十八九岁,梳背头、着长衫,尽管现在回忆起来觉得米行工作很苦,但脸上那股满师后可以赚钱了的喜悦还是从照片里溢了出来,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照片背后有诗为证:“华中有名虎邱(丘)山,水性温柔美人羡;源源行人踏山顶,李花初开争桃艳。秋风冷雨抛春景,容貌勿清二重拍,合力同心向前奋,摄去骄傲事成功。”落款“1944年4月4日,儿童佳节留念”。但从米行满师没多久,李私荣就去了外地,他的工作经历可谓丰富,在安阳炼过钢、待过煤矿,又到郑州做过地质勘探,多年后再调回苏州,在财政局、税务局工作直至退休。“那时候,背井离乡,一回到苏州,就要去爬虎丘山。”李私荣说,他喜欢庙会,调回苏州工作后,每年都要来虎丘赶庙会,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在94岁华水源的记忆里,上世纪四十年代,逢年过节游虎丘已然是传统。“尽管虎丘山在那时是不收门票的,也不是天天都能来玩的,大家都要讨生活。遇上节日,才能跟着家人或邀上朋友去玩一玩,放松一下。”华水源说,那时山上山下还有许多小商小贩卖糖粥、海棠糕、小糖果,假如游完山再能吃点啥,简直要美滋滋了。他还清楚地记得,4月4日那天,他和师弟拍完照,各买了一碗豆腐花,花了五个铜板,“那味道很不错”,至于拍照花了多少钱就记不清了,“折成现在的货币,可能要几毛钱。”

  到虎丘景区管理处送照片的还有一对郭氏兄弟。大哥郭裕庭,今年81岁;三弟郭裕广,72岁。这张以虎丘塔为背景的集体合照上,有五男一女六人,年龄最大的就是郭裕庭,时年21岁,其他都是他的胞弟和堂弟堂妹。照片上有塔有剑池有经幢,还有花木,构图也尤为特别。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南京无线电学校的郭裕庭被派往西安参与国防建设,1960年2月,他第一次回家探亲,全家出动登上虎丘山庆祝团圆。他告诉记者,虎丘在苏州人心中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是离乡人情感的寄托。“我二弟从上海理工大学(原上海机电学院)毕业分配到贵阳,临走之前要去虎丘逛逛,回苏州后也要先到虎丘看一看。那张照片就是我们的念想,可以解乡愁、解思情。”

  郭裕庭说,在他小时候,苏州好玩的地方只有虎丘,“那时苏州好玩的地方屈指可数,苏州公园、西园和虎丘都是对外开放的,虎丘最好玩,因为它有山有景有故事。”在郭裕庭的少年时光里,虎丘的传说故事可以从山门开始一直讲到山顶、山后,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且不说云岩传奇、虎阜传奇,就说弹词《三笑》吧,哪个老苏州不知道?没听过?还有虎丘牌水瓶、虎丘牌照相机等等,只有虎丘能成为‘虎丘牌’。”郭裕庭96岁的姨夫住在上海,年轻时每次到苏州,都会由郭裕庭的父亲作陪游虎丘,“我父亲一路给他讲故事,至今他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本报记者张丫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