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宁愿买不愿腌“老苏州”的腌菜习俗还能走多远
2018-11-22 16:41: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昨日,姑苏区金阊街道学士社区大众里的几位居民,一起动手腌起了咸菜。记者张健摄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节气来临,菜场里腌制的雪里蕻新鲜上市。很多“老苏州”都会买上一些尝尝鲜,回忆小时候的美味。

  今年,家住姑苏区金阊街道运河社区的周全福和老伴打算在家自己腌一缸,却发现几乎买不到新鲜的雪里蕻,而周围邻居也很少有人在家腌菜。对此,周全福有些担忧,“如今会腌菜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更是不懂如何腌菜,今后这一习俗会消失吗?”

  菜场里腌制雪里蕻热卖“老苏州”宁愿买不愿腌

  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腌制的雪里蕻成了苏州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昨天,记者在彩香一村菜场逛了一圈,发现有好几个摊位已经开卖腌制的雪里蕻,每斤的价格为6—7元。不少市民围在摊位前,挑选着中意的腌菜。摊主告诉记者,最近买腌制雪里蕻的人比较多,几乎每天都能卖光。

  “‘小雪腌菜’是苏州人的传统,不过现在我们都图方便,自己在家不腌了,都是在菜场里买。”一位买菜的王阿姨说,她家以前住在农村,年年到了冬天就要腌菜腌肉,搬到小区里住后,好多年没有在家腌菜了,想吃就在菜场买一些。

  是否越来越多的“老苏州”宁愿买现成的,不愿自己动手腌菜?记者在金阊街道的白莲社区、三元四村社区、中街路社区、环秀社区、养育巷社区随机选取了100位“老苏州”,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9位“老苏州”仍保留着年年腌菜的习惯。家住白莲社区的沈建华是个地道的“老苏州”,以前每年都要腌雪里蕻的她,今年也不再腌了。“现在菜场上买不到新鲜的雪里蕻,我找了好几个菜场都没买到,腌不成了。”除了原料难寻,沈建华也坦言,小区里缺少晾晒雪里蕻的空间,大缸也没地方摆,也是很多人不再在家腌雪里蕻的一个原因。“腌雪里蕻需要将新鲜的雪里蕻洗干净,晒上好几个太阳,晒到半干才能撒盐进行腌渍。没有足够的晾晒空间,根本没法腌菜。”沈建华说。

  怕麻烦依赖市场

  年轻人大都不会腌菜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部分“老苏州”是因为原料难买、无处晾晒等原因放弃腌菜,而80、90后的年轻人则是根本不会腌菜手艺。

  随机采访的十几位年轻人中,超过九成的人表示自己并不会腌菜。“我虽然爱吃腌制的雪里蕻,但是要自己动手腌制真是为难我了。”80后的缪婷雯是白莲社区的一名社工,老家位于阳澄湖边上,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腌菜过冬的习惯,她阿姨更是腌菜高手。然而,缪婷雯却说什么也不学腌菜,“主要是怕麻烦,现在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不需要自己会腌。”

  20多岁的李诗骢是一位“吃货”,擅于做各种美食,但是对腌制雪里蕻却不在行,“生活节奏太快了,大部分年轻人不会愿意把时间放在腌菜上。”

  家住新元新村的“老苏州”陆玲姐告诉记者,他家从农村搬到市区已经25年了,其间只腌过两次雪里蕻。陆玲姐说,以前冬天菜少,腌好的雪里蕻能吃上整个冬天,咸菜炒毛豆、“咸菜烧小鲫鱼、咸菜肉丝汤……想起来就流口水,今后万一腌菜手艺失传了,这样的美味恐怕吃不到了。”

  腌菜不再是生活必需品

  作为民俗同样需要传承

  虽然腌菜的“老苏州”越来越少,但是惦记这一美味的人不少。自己动“手腌菜,不光是为了尝那一口鲜味,更多的是怀念小时候的时光。”周全福告诉记者,每年一到小雪节气,自己就像条件反射一样,特别想吃腌制的雪里蕻,对于记忆中的咸菜汤、咸菜烧鲫鱼一直念念不忘。为此,他特意托人从乡下找来新鲜的雪里蕻,想方设法地找地方晾晒,找大缸腌制,找回小时候跟着父母腌菜的技艺。

  “现在,不少年轻人对腌菜完全没有概念,总感觉腌菜是老年人才会做的事情。”沧浪街道胥虹社区党委书记缪路华说,腌菜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带有特殊的韵味,不能被遗忘。

  民俗专家柯继承表示,现在腌菜的人越来越少,是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结果。物质“生活的丰富让人不再依靠腌菜过冬,腌菜从以前的生活必需品,成为了日常饮食中的‘调味品’,偶尔拿来尝尝鲜。更何况,市场上可以随时买到,自己动手腌菜就变得没有那么必要了。”但是,柯继承认为,“小雪腌菜”是苏州长久以来的民俗习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有人传承。

  最近,姑苏区的不少社区都请来了“老苏州”教年轻人腌菜。沧浪街道的胥虹社区、吉庆社区和金阊街道学士社区,都专门开设了“小雪节气课堂”,把“老苏州”的腌菜手艺传授给年轻人。“洗、晒、搓、压,腌菜怎么腌,也颇有讲究,这些讲究要传承给年轻人,不让这门手艺失传了。”柯继承说。本报记者严松 朱雪芬

标签:腌菜;雪里蕻;腌制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