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40年40个瞬间 | 阳澄湖围网养蟹第一人周雪龙
2018-09-06 17:14:00  来源:名城苏州网  作者:熊曙光  
1
听新闻

  中分头、小胡子,再戴上一副墨镜,坐在快艇上的年轻男子,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一身装扮颇有几分港台明星的范儿。

  这张摄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但是远处的围网、渔船依稀可见。看着这张照片,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周雪龙颇有感慨,过去近30年的养蟹经历历历在目。

  15元一亩 24岁小伙签约阳澄湖围网养蟹

  今年53岁的周雪龙,是阳澄湖度假区渔业村的渔民,从小跟着父辈在阳澄湖、太湖一带以渔业为生。

  上世纪80年代前,阳澄湖大闸蟹还是以野生的为主,并没有人工养殖的经验。1988年,曾有渔民开始在稻田里挖池塘尝试养蟹,效果一般。在阳澄湖里养蟹,还没有人敢去尝试。

  当时,沺泾乡政府(现阳澄湖度假区)和渔政站为了鼓励渔民在阳澄湖中围网养蟹,给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每亩水面承包费15元,水面随便选等。看到如此优惠的条件,渔民周雪龙跃跃欲试。

  他说,改革开放后80年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实干的风潮,当年自己才24岁,年纪轻轻胆子大,没有什么不敢尝试的。“既然池塘里面能养螃蟹,湖里面也可以人工养殖!”

  1989年11月3日,周雪龙与沺泾渔政站,签订了60亩阳澄湖水面养殖大闸蟹协议,并于次年春季开始养蟹。

  第一次养螃蟹 15亩水面收了十多斤大闸蟹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还有深谋远虑的准备。

  签了协议后,周雪龙选择了阳澄湖中湖一片水域,常年在这里捕鱼的经验告诉他,这片水面湖底平坦,水草肥美,适宜螃蟹生长。如今近30年了,这片水面仍然是周雪龙的养殖基地。

  不同于池塘的水域是固定的,只要做好围挡,螃蟹爬不出池塘,而阳澄湖是一片开阔的水面,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围网,螃蟹肯定会溜之大吉。所以在找好了水面后,周雪龙接下来就要在阳澄湖里构筑围网。

  万事开头难,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周雪龙说,当时买来900根毛竹和一批塑料网片、石子、线绳、铅丝等,请家人、亲戚、朋友帮忙,构筑了15亩水面来围网养蟹。

  1990年春,周雪龙到太仓浏河,选购了一批蟹苗,放养到阳澄湖。

  当时没有阳澄湖大水面养蟹的经验可以借鉴,周雪龙说,自己全凭多年来养鱼的方法来养蟹。湖底网脚铺得不平,湖面上网顶没有网盖,四周也没有防逃设施,结果到了秋天,只捕到10多斤的大闸蟹,把3万多元的投资全赔了进去。

  冬天喝白酒跳进水里 看看螃蟹有没有逃走

  “第一年养蟹亏了3万多元,当时非常心疼,别人笑话,家人责备。说搞试验是渔政部门的事,你去逞什么能?”20多年后的今天,周雪龙点上一根烟慢悠悠地说,但是不能放弃啊,就当做学费吧。倔脾气的他,发誓一定要搞出点名堂。

  第二年,周雪龙放养了2000只蟹苗,在围网、饲料上做了许多改进,并把船只停在养殖区,日夜看护陪伴大闸蟹,与螃蟹同吃同喝同住。

  谈起20多年前“摸着石头”跌跌撞撞养蟹的经历,周雪龙一肚子的话要说,一家人住在船上,别人大风大雨往家跑,他却是往湖里跑,风越大,就跑的越急,生怕螃蟹出什么事。

  有时候为了查看湖底围网的情况,还要在冬天跳下冰冷的湖水。周雪龙谈到这里,微微一笑,他说,喝一大口白酒,等到浑身发热了,脱了衣服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摸摸湖底的围网有没有损坏,看看螃蟹有没有逃走……然后有方向地改善螃蟹的养殖和生活环境,利于它们的生长。

  养蟹传承苏州老味道 为生态让路

  在执着、努力了好几年后,周雪龙在阳澄湖围网养殖的大闸蟹,终于在1996年开花结果。

  “30亩围网水面投入6000只蟹苗,秋天收获了1500多公斤成蟹,个个膘肥体壮,最大的7.8两!”周雪龙回忆到这里,来了兴致,当时每公斤成蟹价格为480元,当年净收入36万元,大赚一笔。

  看到第一个“吃螃蟹”的周雪龙,赚到了大钱,周围渔民围网养蟹的多了起来。18万亩的阳澄湖水面最多有八成左右的水面围网养蟹。

  作为苏州一张闪亮名片的阳澄湖大闸蟹,让大批沿湖农民成为了“蟹老板”,蟹农每年可从阳澄湖里“捞出”数百亿的产值。与此同时,阳澄湖也是苏州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兼有防汛、旅游等多种功能,而密集的围网养殖让阳澄湖不堪重负。

  为更好地保护阳澄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安全,苏州市政府决定对阳澄湖围网养殖实施整治,多次为阳澄湖大“减负”,从十多万亩的养殖水面缩减到8.1万亩,再缩到3.2万亩,直到现在的1.6万亩。

  为改善阳澄湖地区生态环境,对缩减围网养殖水面,周雪龙表示支持,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人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有了爱才能坚持下去。“一辈子一只蟹,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养下去,传播苏州的好味道。”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