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冬枣上市的季节,新鲜的冬枣以其脆甜爽口深受大家喜爱。不过,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市场上一些“面容姣好”、颜色偏红的冬枣,是青色冬枣经糖精水浸泡而成。还有网友称,这样的“糖精枣”可能致癌。这种说法在网络上传开后,部分市民对市场上售卖的冬枣起了疑。
记者最近对苏城一些水果市场进行了探访,并用糖精钠、冬枣等材料进行了实验。
探访:多家市场均未发现“糖精枣”
曾有消息说,2015年9月,在海南和湖南湖北等地的部分水果批发市场,当地有关部门曾查处过制作和售卖“糖精枣”的窝点。今年,苏州市场上的冬枣已经大量上市,同时再度在网上传开的关于“糖精枣”的说法,让不少人在买枣时多了一分担忧。
上个双休日,记者走访了福运路上的苏州水果批发市场和市区几家水果店,批发市场的很多店铺和市区的水果店都有冬枣售卖,这些冬枣均是青红相间的颜色,各个摊位鲜枣的价格以卖相和个头来定,每斤价格在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在这些店铺,记者均未见到网传图片上那样通体深红色的所谓“糖精枣”。
水果批发市场内的一位批发商告诉记者,现在正规批发市场上不会有人卖“糖精枣”“,我们这儿很多枣是大棚里种植的,统一从供货商处取货,那种经过水泡过的枣容易腐烂,保质期会缩短,加上加工成本又很大,不值得”。
姑苏区三元二村菜市场里一位卖水果的摊主说,自家枣子是从山东运过来的,她说:“前几年还听说有人卖‘糖精枣’,但现在市场上是看不到的。那种枣看起来不新鲜,尝起来口感又差,根本没人会买,我们当然也不会去做。”
实验:热水才是冬枣变色的“催化剂”
为了验证网上的说法是真是假,记者按照网传泡制“糖精枣”的办法进行实验,并请市民代表参与品尝。
首先,记者在碗里倒上一些糖精钠后先用冷水溶解,用手指蘸取一点品尝,碗里的水甜味很足。随后,从购买的冬枣中挑选出4颗颜色比较青的,放入碗中静置1小时,并观察表皮变化。1小时后,4颗浸泡在糖精钠冷水中的冬枣颜色始终未发生变化。取出请市民代表葛女士品尝后,她认为在口感上与未浸泡的冬枣基本一致,但枣的表皮较甜,不过用大量水冲洗后甜味变淡。
随后,将冷水换成热水,按照此前同样的实验流程。入水10分钟后,青色的冬枣与糖精钠热水接触的部分开始变成黄褐色。半小时后,这个部位的黄褐色加深。浸泡约1小时后,冬枣接触糖精钠热水的表皮部分明显出现暗红色。市民代表品尝后称,其表皮较甜,果肉吃起来脆度打了折扣,下咽后的余味又轻微泛苦。但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口感上甜味也变淡了。
记者又把4颗青色的冬枣浸入没有放糖精钠的热水中,浸泡约1小时后,冬枣同样会变成黄褐色。
由此不难发现,浸泡在加了糖精钠的热水和不加糖精钠的热水中,青色的冬枣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而浸泡在加了糖精钠的冷水中,冬枣不会变色。
专家:糖精钠不得添加在新鲜水果中
对记者的实验结论,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化学教师管钰楠解释说,这个变化是热水(一般高于60摄氏度)加温起了作用,与糖精钠无关。因为冬枣的果皮中含花青“素,花青素的颜色与温度、酸碱度等环境有关,花青素遇热水变红,导致果皮呈成熟色。”
记者采访的水果摊摊主介绍,以前有不法商贩售卖“糖精枣”,一是为颜色好看、卖相好,二是可增加冬枣果皮层的甜度。
食用糖精钠对人体有影响吗?苏州市质检中心理化检验部部长丁洪流告诉记者,糖精钠是一种化工产品,其甜度约为蔗糖的500倍。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糖精钠在食品中的功能是甜味剂、增味剂,是一种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干果、蜜饯、饼干、面包、饮料等食品中。“但是,食品工业中严格设置了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新鲜水果也不在糖精钠的使用范围内。”
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冯天勇告诉记者,糖精钠在生物体内不被分解,大量食用后是否会对人体肝脏、肾脏、神经、膀胱等造成伤害,目前没有定论。但有两点已得到医学界公认:一是除了在味觉上产生甜的感觉外,糖精钠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二是大量食用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