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苏州讯 (记者 张珺)8月11日,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做客苏州美术馆,开展题为《叶圣陶的精神世界及完美的人格》的主题讲座,旨在让观众更好地读懂正在展出的“俯仰两无愧——叶圣陶文献展(第一期)”,更好地了解圣老的优秀品格。
据介绍,叶圣陶文献展由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名人馆联合主办。展览自7月14日开幕以来,吸引了来自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的观众5000余人次,100多名观众为展览留言。同样,本次讲座现场也是座无虚席,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现场,商金林通过讲述叶圣陶先生在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名家提携,没有高深学历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的典范。从“叶圣陶先生诚实地面对自己”;“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社会大众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等方面一一展开,让听众们再次重温这位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近乎“完人”的几代人的宗师的光彩。
“‘有所不为,无所不容’是圣老身上特别可贵的一种品质!” 商金林表示,叶圣陶一辈子,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在文章、书信和日记中从未说过不利于团结的话。
一个特别让世人为之动容的故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爆发,苏州告急,叶圣陶全家一起逃难。抗战胜利以后,叶圣陶归心似箭,想早日与阔别八年的留在上海的亲友们会面。可当时“复员”的人太多,交通工具缺乏,要弄到一张飞机票或轮船票,非得去走门路托人情不可,叶圣陶向来不习惯于这一套,就放大胆子冒着翻船和遭劫的危险,和全家人一起雇了一条木船从重庆过三峡回上海,历尽艰辛,整整走了47天。
“明知有生命危险,但也决不‘越出常轨’,‘找关系’或买‘黑票’。这种 ‘有所不为’的执著,把‘有所恨’的立场和情感抒发到了极致。今天,我们在营造社会新风的时候,更应该倡导用叶圣陶的这种坚守来塑造我们的人格。” 商金林说。
苏州美术馆管理部副部长高翔表示,第一期展览主要以叶圣陶的日记手迹与友朋信札,呈现圣老重要的人生篇章与人物品格。结合此次商教授的讲座,可以令受众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展览,深入了解圣老的精神世界,将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接下来,在举办叶圣陶文献展第二期、第三期时,美术馆将进一步探讨圣老的交友之道、文学成就、时代精神等,以圣老事迹来展现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