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苏州与上海浙江共同推进省际联合河长制 成效明显
2018-07-30 09:06:00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惠玉兰  
1
听新闻

  河水清冽,农舍雅致,村道整洁……大暑时节,走进吴江区盛泽镇圣塘村,扑面而来的是清爽的凉风,映入眼帘的是清澈见底的河水,乡村环境好到让人想留下来避暑。

  要把臭水沟变清变美,其实要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尤其是一些边界河湖,常常会遭遇“踢皮球”的尴尬局面。为唤回一泓碧波,苏州行政管理部门主动与边界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构建跨界治水的“一盘棋”格局。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跨界治水,苏州无数臭水沟得以“重生”。

  跨界共治,臭水沟终于变清变美

  苏州地处太湖下游、长三角腹地,与上海、浙江交界河湖众多。仅吴江区就有41条河道与周边省市和县区交界,河道交界长度达80余公里。这些河道中有很多曾经是臭水沟,在河长们的携手治理下,如今变清变美了。

  张晓峰是吴江区盛泽镇圣塘村的一名村级河长。他对“包干”的河段斜港,至今已经巡河了600多次。这是一条身份“特殊”的河,河的北岸属于苏州,河的南岸属于浙江。“像这样的交界河,我们这有15条。”张晓峰告诉记者,这些河道之前都“病”得不轻。作为丝绸名镇,盛泽的纺织印染厂林立。早些年,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印染厂排污将交界河变成了臭水沟,两岸居民怨声载道、矛盾不断,治水成了当务之急。

  在河长们看来,要治理好河道,必须向交界河“开刀”。一年多前,吴江区盛泽镇和浙江嘉兴王江泾镇一拍即合,搞起了“联合河长制”。在一个庞大的跨省河长群里,大家交叉巡河,发现问题拍照留言,互通有无。浙江河长想出了两套很好的清淤方案,苏州河长主动提出联系环保企业,把捞上的淤泥变成节能砖。张晓峰说,以前双方会互相推诿,为了谁来管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自推行“联合河长制”后,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去年8月,交界河苏州段水葫芦泛滥,浙江河长主动调来设备增派人手。原本半个月的工作量,3天就完成了。

  “现在的边界河正在一条条、一天天地变清,老百姓的体会最深切也最开心,作为基层河长,我也感觉很有成就感。”张晓峰说,未来他们有信心,让河水更清、更美。

  苏浙沪跨省市联合治水的苏州实践

  吴江区桃源镇、盛泽镇分别与嘉兴秀洲区新塍、王江泾两镇接壤,水系互通,由于航道、河道的特殊性及过境线较长,导致日常保洁工作量巨大。

  去年2月,吴江、秀洲建立了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并设立联防联治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每月相互通报检测信息;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各自水环境保洁责任区域。同年3月28日,吴江区河道管理处,盛泽、桃源水利站工作人员与秀洲区治水办工作人员首次开展跨省联合巡河行动,共同巡查双方交接水域澜溪塘、新塍塘,意味着秀洲与吴江跨省两地的治水联防联治机制正式运行。

  “双方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后,信息互通更顺畅,有问题当下就能拿出对策,真的非常好。”吴江区河道管理处副主任孔岭蓉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第一次尝到跨省治水的“甜头”后,吴江区和秀洲区两地负责人每个季度都会开展联合检查,“联合河长”就此成为试点。

  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与嘉兴市秀洲区交界河道斜港的两端,分别竖立着一块“省际交界河道联合河长公示牌”,上面对交界河道的名称、起止、长度,以及两地镇、村级联合河长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进行公示。

  今年7月10日,吴江区河长和秀洲区河长再次携手巡查浙江、江苏两省界河麻溪港的水质状况。在麻溪港上游吴江一侧,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水葫芦,两名河长拍下照片,在巡河日记上做好记录后,当即通知河道保洁部门清理河道。双方一起行动,第二天水葫芦就清理干净了。

  这两年,在浙苏边界,跨省联合保护水环境已成常态,完全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壁垒。

  据吴江区水利局局长曹月见介绍,继与秀洲区合作治水后,吴江区水利局又陆续与嘉兴桐乡市、湖州市南浔区达成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努力推进水环境共同治理。不仅如此,今年6月,吴江区又和上海青浦区携手,两地治水人员对重要边界湖泊进行了联合巡查,双方随后签订村级边界河湖联动机制,定期对吴天贞荡、漳水圩等重要边界湖泊进行联合巡查,实地查看河面保洁、水利工程设施及防汛堤防建设等边界水事情况。

  “苏州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创新推进省际联合河长制,已逐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边界河湖共管新模式。”苏州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习庆告诉记者,近年来,苏州通过创新建立“区、镇、村”三级河湖联动机制,积极探索“一条河流、两地共治”新模式,加快筑牢水生植物防控边界防线,打造出了“联合河长制”整治跨界河流污染典范。

  水道焕新颜,让乡村“美丽蜕变”

  区域协同发展,已成时代强音。

  治水,是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核心课题。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既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必将为苏州未来发展开拓更大的战略空间。从水延伸,苏州一直在谋划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文章。

  长江经济带要发展,长江生态系统势必要完美修复,各项任务千头万绪,又牵动各方利益,因此,机制和平台建设显得尤为关键。从这点来看,跨界治水的成功示范无疑开了一个好头。苏州市水利局局长王国荣认为,确保长江生态系统修复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起长效的跨省治理机制,从一时之事变久久为功。近年来,苏州一方面不断健全与上海、浙江、无锡等地的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细化交界河道责任区域的划分,定期进行联合执法巡查和组织联席会商,及时发现和处置边界水事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协调边界水事纠纷。另一方面,依水而兴,这样友好的“水关系”必将带来经济、社会等各种良性互动,“优越的生态资源势必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投资落地。”

  水道焕新颜,青山绿水捧来金山银山。借力河长制,苏州不少乡村实现了“美丽蜕变”,很多乡村更依托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开发出了湿地公园,并在河岸铺设赏花长廊,有的乡村甚至搞起了漂流、采摘、民宿等旅游项目……水清了,村庄美了,人气自然也高了。每逢盛夏,浙江、上海两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在避暑的同时醉享苏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

  苏州已然梳理出了一本“山水经济账”。据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持续开展以河网综合整治、活水畅流为重点的农村水环境修复体系建设,完成全市50个乡镇(片区)的水系规划修编,累计治理河道1000余公里,为美丽镇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涌现了一批“清水绿岸”典型河道,如常熟市的曹家湾河、昆山市的严家角河、相城区的夏圩港河……全市共有18个镇(街道)、173个村获评省级“水美乡镇”“水美村庄”。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