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传承,百年风韵。昆曲之美,美在演员的眼睛里,美在身段嗓音上,一颦一笑也都是美的。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感受“昆曲之美”。
不久前,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主创团队见面会在沧浪亭可园举行。短短十分钟的“春再”片段表演,让昆曲与沧浪亭这两项文化遗产的古老神韵交相辉映。制作人介绍,全剧时长60分钟,计划于今年七夕节在沧浪亭首演。
制作人介绍,看《浮生六记》园林版,浸入式的昆曲,它其实不是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去看,像是进入沈复和芸娘他们复刻的世界一样。它会跟着我们的剧情,跟着剧情当中,演员的引导观众甚至会参与到,剧情的表演当中来。所以说,咱们是边看昆曲表演,边逛园林。
在苏州,这样的创新项目越来越多。而更多的朋友则通过多听、多看、多学习,感受“昆曲之美”,新苏州人熊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员。熊女士介绍,老家的来的朋友,我们会带他们去平江路那边听昆曲评弹的地方,也让他们了解一下为什么苏州是小桥流水,为什么有这样的文化底蕴。
昆曲中包含了诗词、音乐、扮相等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整体呈现出特有的江南文化味道。专家表示,昆曲传承中要注意的,是在“高雅”和“普及”之中,寻找平衡点。
中国昆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张超然表示,希望昆曲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成为他未来自我认同的一部分,让他觉得这是我小时候听过的,这个是我家乡的一种声音。让他们知道昆曲应该怎么演,应该怎么去欣赏它,这个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小朋友来说,比他真正的会唱昆曲更加重要,因为未来这群小朋友长大了之后,他们就是昆曲一个潜在的观众,这才是培养昆曲艺术未来的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