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三资”监管迈入“非现金”结算时代
中国江苏网讯 (驻太仓首席记者顾志敏)“您尾号为3281的借记卡账户,于7月10日收入人民币339元……”近日,太仓市城厢镇胜泾村的何冬英收到手机短信,提醒她前几天慰问结对学生的一笔费用已报销到账。目前,太仓已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三资”村级资金“非现金结算”。
几天前,何冬英走访慰问了村结对的一名贫困学生,并为学生送上了文具书籍等慰问品。慰问结束后,何冬英拿着发票经村证明人签字证明、财务审核、相关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由驻村出纳到银行打卡付款。今天,钱就直接打到了她的银行卡里。整个过程,无论是何冬英,还是镇财务代理人员、驻村出纳都接触不到现金。
长期以来,现金结算是村级“三资”结算主要支付方式,由此引起不少矛盾纠纷,易造成管理混乱。今年以来,太仓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制度上保障了非现金结算在全市范围内的顺利推广。各驻村出纳要严格控制备用现金数量,村集体各核算单位总库存现金一般为2000至3000元,最高不得超过5000元。
“像办公用品费用、差旅费、培训费等村务支出,我们先垫付再报销,由驻村出纳将资金直接打入村干部银行卡内。”太仓市委农办副主任朱红华介绍,这种支付方式既便于对村级资金的流向监管,又杜绝了村干部经手现金产生的廉政风险。“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扶贫、救助以及不会使用银行卡的老年户等五类暂时可以使用小额现金结算,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况必须经村集体主要责任人批准。”
“农村‘三资’监管是农村工作的一个热点,也是难点,管的不好,更是容易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使群众利益受到侵害。而在村务收支中逐步推进非现金结算,使村级资金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流转,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截断涉农领域违纪案件发生的源头,对村干部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太仓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