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金榜题名”,金榜究竟啥模样?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6-07 11:11:00

  市档案馆新馆先睹记

  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6月9日是第十个“国际档案日”,经过一年的试运行,苏州市档案馆新馆今天在北园路269号正式开馆,集查档、展览、馆藏等于一体,记者先行探馆,看2000平方米的“吴门珍档”带来别样震撼。

  新馆比老馆大了6倍

  市档案馆是去年6月9日从三香路市政府大院搬迁到北园路新址的,同期开始试运行并向社会开放查档。从北园路进去,新馆的大门高大又厚重,古铜色的门柱上书写着文字,给人以浓浓的历史感。进门是新馆大厅,这里既是举办活动的场地,也是查档大厅,左手边便是服务窗口,整洁宽敞,给市民查档带来了便利。新馆试行查档后,同时重新修订完善了档案利用规定和工作流程,公示了咨询服务热线,免费函电网络代查。在试运行一年期间,服务窗口(含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共接待百姓查档7320人次,调阅档案35925卷次,接待电话咨询近4000通。其中90%以上都是民生查档,为市民解决了工龄、学历、工资、奖励等切身利益问题。

  整个新馆依然以苏州特色为主调,不仅内容典雅,庭院也是苏州园林式的,整个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库区面积1万多平方米,均是原来老馆面积的6倍。尤其是库房建设,设备相当完善,档案的保管条件大大改善。档案资源是档案馆的根本,据档案馆保管利用处副处长李志娟介绍,截至2017年5月底,新馆库房(含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共保存各类档案1080个全宗,近255万卷和8.5万件,照片5万多张,资料4.2万册。其中,搬迁新址以来新增加的档案资料近41万卷和3万件,特别是加强了重大活动档案、退休职工档案和出生证明档案等民生档案、苏州历史文化特色档案、著名人物档案、丝绸档案以及礼品实物等档案的收集,馆藏体系更加齐全,市民查档也更加方便了。

  步入历史的“时光隧道”

  今天既是市档案馆新馆正式开馆,也是吴门珍档陈列展正式开展的时间,这个展览不容错过,也是此次档案日系

  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李志娟介绍说,该展为固定展览,面积约2000平方米,囊括了一楼至负一楼的下沉式通道和负一楼大厅,以文献、实物、视听等多种展示手段,以档案穿起历史脉络,让观众了解苏州。

  陈列展由时光长廊和馆藏集萃两个部分组成。从长长的、还带有一点旋转感觉的时光长廊展厅走进去,真像走入了历史的“时光隧道”。长约90多米的时光长廊,用图文展板、照片影像、复制档案原件等表现手法,按时序展示自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以来发生过的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反映苏州发展之新、之先、之首、之最,有苏州解放古城新生、第一个缔结友好城市威尼斯、世遗会首次在中国苏州召开等等。

  最有看头的自然是馆藏集萃展厅,面积约1600平方米,展出的这些都是档案馆吴门旧档史料,是苏州各个时期的发展成就以及在中国社会的独特地位。这个展厅由八个部分组成,记者快速环顾一周,了解了大致内容,有图说苏城、盛世吴门、江南文脉、名家墨迹、结社谋祉、工商百年、契证纵览和文化遗产。其中,图说苏城和盛世吴门,以馆藏碑刻拓片、各类地图及相关史料的展示,讲的是苏州对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姑苏繁华图》、《乾隆起居注》、朱批奏折、馆藏御碑拓片等档案资料的展示,也反映苏州在清廷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大金榜与小金榜

  总览一遍不过瘾,值得细看的地方很多,有一处特别推荐。

  眼下正值高考,而在吴门珍档陈列展中也有与考试相关的内容,那就是“大金榜”和“小金榜”。众所周知,苏州是“状元之乡”,据民国《吴县志》等载,仅苏州吴县、长洲、元和三县,自隋唐至清末就有进士1538名,状元35名。而近现代,苏州籍(含在苏出生或成长)院士有111名(2016年数据),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所谓“大金榜”,就是科举考试放榜时张贴在长安门外的金榜,宽0.8米,长20米,上面题写了高中人的名单,也就是“金榜题名”了。陈列展中的“大金榜”是咸丰六年的金榜,状元是常熟人翁同龢。而呈给皇帝御览的“小金榜”则是乾隆五十八年的,状元为吴县人潘世恩。这两幅“金榜”都是多年前苏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因偶然机会从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仿真复制而来,高清完整,实属难得。

  展馆中,苏州学校部分也与当下的“毕业季”“、高考季”相呼应。陈列有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其他专科学校、实业学校约近30所,学校档案中,不仅有校刊、毕业生名册,还有许多校景照片,近百年前的“同学们”也风华正茂,师生情深。

  另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市档案馆藏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的“买地券”砖刻,现为市档案馆馆藏年代最早的档案。“买地券”砖刻长26.5厘米,宽26.5厘米,厚3.5厘米,青砖质地,保存完整。正面文字正向、倒向间刻,为楷书阴刻,共计14行、291字。正面末端刻有符箓图案,背面刻有“合同”二字的一半。据考证,该砖刻是明代正统年间,苏州卫中千户所指挥官黄璘为父亲黄道用随葬的“买地券”。该砖刻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封建土地买卖和苏州地方史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