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老村民“复活”记忆中的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5-08 10:53:00

  中国江苏网5月8日讯 每年一过立夏,胥口镇东欣村村民陈根大就要开始着手准备端午活动了,每逢这段时间,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作为对当地胥王庙颇有研究的他,每年他都要参与策划端午活动。作为一名胥口人,他对伍子胥文化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90年代起,通过翻阅典籍、寻访旧址和当地老者等方式,他亲手绘制了一幅老胥王庙平面图。

  绘制老胥王庙

  传承家乡文化

  “现在的胥王庙和小时候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小时候只有一位老道士看护……”谈起记忆中的胥王庙,陈老又滔滔不绝起来。“他平时话不多的,但只要讲到胥王庙、伍子胥,他的话匣子关不住咯!”一旁他的老伴笑着告诉记者。

  陈根大打小就住在胥口镇东欣村窑上自然村,这是离胥王庙最近的几个村庄之一,但是新中国成立刚不久,百废待兴,儿时的陈老没什么爱好,不远处的胥王庙就成了他小时候最喜欢去的“百草园”。懂事后,他对伍子胥文化、胥王庙历史越来越感兴趣,空余时间就爱研究这些。

  但老胥王庙的部分建筑早在70年代初已经被拆除,这让陈老痛心不已。悲痛之余,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复活”他记忆中的胥王庙。90年代初,通过翻阅典籍、寻访了解此事的老者等方式,结合自己对胥王庙的记忆,陈老绘制了一幅老胥王庙平面图。“我连每棵树的位置都记得清清楚楚。”记者看到,这张平面图非常详细,连银杏树的高矮、粗壮他都记录了下来,针对不同房间的不同作用,他还另附了一篇详细的文字说明。

  “孩时串庙门,庭院草凄清,破帐鸟虫入,寒窗野雾侵……”热爱文字的陈老还写了不少有关胥王庙、伍子胥的诗词和散文等,每年端午节他都会把这里的活动详细地记录下来。

  10年走遍苏州古迹记录下石刻、碑刻……

  “我爸爸是个老木匠,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对苏州的古建筑特别感兴趣,我爱上了这些建筑上留下的字,从牌匾到门联,都特别有意思,不仅喜欢读,回家还要临摹着写。后来我又爱上了各种碑刻、石刻。”在陈根大看来,散落在苏州各个角落的这些文字无不在讲述着苏州的历史。

  常出现在苏州园林里各种建筑上的文字,是苏式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除了古人题字、诗词等,还有一些家训,但人们专注于欣赏苏州园林的精美时,常常忽略了这些记录着一个时代特点的文字。而这些文字深深地将陈根大吸引住了,苏州园林他去了一次又一次,书桌上《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一书的每一页上,他都标记得清清楚楚。“我有两个月连着去了四十五次吴江,静思园的砖雕门楼、碑廊看了不下20遍。”而对于那些“没有门牌号”

  的石刻,他一个人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走了一遍又一遍,

  生怕遗漏了一处。

  拍下照片对他来说还不够,每天回家后,他第一时间坐到书桌旁,放大照片,一个一个字地临摹下来。从上世纪80年代起,陈根大就用自己不多的工资买了不少书籍,自学书法、篆刻,这都为现在理解和临摹古代的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文字都是研究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陈根大认为这些文字都有记录的价值,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后辈们了解更多的苏州历史文化。

  爱好古诗词文化用诗词形式写游记

  “千言全无头绪,风雨梦里相逢。想象高标素朴,心随仰慕飘从。也是香雪时节,相识花雅桥东……”这是陈根大从香雪海回来后写下的一首诗。读书时代,他就爱背古诗词,“我以前能背一百多首诗,现在每天一路走一路背,但记忆力有点下降了,有些诗的句子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了。”他告诉记者,除了背,他也爱写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有韵味,平时出去玩了,遇到什么事情,我也爱随便写几句。”说起写了多少首诗,陈根大已记不清楚了,不过他给记者拿出了一大叠剪报,那些都是他发表的诗歌。

  爱好诗词的他,写起游记来也是独具一格,翻开他的游记本,每一篇都有一种对仗格式。“光从正面来看,憨厚中有空灵,稳实中有险峻,从问泉亭来看,离落中有牵致,突兀中有峰谷,到假山顶上看,岭峰谷坳相连,小桥左连右缠……”这是环秀山庄游记中的一小段。“虽然不像诗词那么严格,但读起来也挺有感觉的。”每天回到家,除了临摹看到的文字,陈根大坚持写游记,在他看来,每一趟旅行都有收获,他要用文字记录下来。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