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丫头成街坊老人好闺女

①陆蓓琦在读报给视力重度残疾的刘绪华听

②陆蓓琦在孙杏生老人家,拜读老人的游记作品。

③陆蓓琦给肢残者戴勤学送来新办理的残疾证
中国江苏网5月5日讯 山塘街有一位95后小社工,去年10份刚刚来社区工作,至今未满一年。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娘鱼,却承担起了社区最为繁琐,最需要耐心和温情的老龄、残疾条线的工作。她需要面对社区1091个60岁以上的老人和145个社区残障人士,她需要把最新的政策信息及时告知他们,还需要及时更正过时的信息,让他们享受到各种优惠补助。多跑,勤问,微笑,不厌其烦,这大半年的时间,她踏实的工作和温情的关怀,最终让老街坊们认可了这个小丫头。
这个95后叫陆蓓琦,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虎丘街道桐星社区工作。社区老龄工作有一项工作是80岁以上的老人居家养老工作,填写居家养老申请时,需将户口本、身份证等信息上传到系统里,有的老年人却证件没带齐,她就会随他们回去用自己高清晰的手机拍一下,省得他们再跑一趟。而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可以开始享受每月50元的尊老金,每到月底,细心的小陆会在电脑里查看一下年满80岁的老年人是否符合条件领取尊老金,然后或是上门或是提醒他们前来社区申请办理。山塘街364号周月珍正好年满80周岁,上月底小陆马上联系周好婆前来办理。对于这一项惠老政策,并不是每一个年满80岁的老人都知道,而小陆在工作中每到月底总是会习惯的查看一下社区老年人出生年月,使符合条件的80周岁老年人不遗不漏。而为社区80周岁的老年人办理好了领取尊老金的存折后,她又会将存折一一送到他们家中,又正好走访看望他们一次。虽然到社区不过一年,至今小陆已走访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600余人次。
申请办理残疾证、残疾人爱心卡年审等,小陆在工作中坚持多走访多上门多和服务对象沟通。一开始小陆上门工作时,敲开门面对一个年轻漂亮又说一口普通话的小姑娘,社区残疾人都以为是来推销的“骗子”,吃了几次闭门羹后,她改用苏州话马上介绍自己是社区新来的,就这样多跑勤跑次数多了,大家也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而小陆又最喜欢的是多跑腿,他们需要办理的事情,总是一样样帮他们办理好。刚到社区一个多月后,正好遇上残疾人爱心卡年审,对于腿脚不便的还有家中有事脱不开身的,她主动上门,像为山塘街262号朱元才、金家弄1号费华、倪家场6号陈斌中、埂子上16号韩公阳等5位残疾人办理好年审后,又将卡送上门。对于符合条件需办理残疾证的,小陆工作中也是认真细致地指导帮助他们填写好申请表,有腿脚不便的,她又会代劳。山塘街446号72岁的仇媛娣因肢体残疾,上个月前来社区咨询办理残疾证,因符合条件,小陆及时帮她递交了相关材料。材料上交后,小陆就会不时上网查阅一下进展,4月27日上班后,当她查看到仇阿姨评上了残疾证三级后,第一时间电话告知她,电话中小陆不忘告诉仇阿姨“等残疾证下发,会送上门去!”
与老人和残障居民打交道,还得有另一个法宝,就是培养感情。刘绪华是个几乎丧失视力的重度残障居民,陆蓓琦只要去他家,就会为他读报解闷。孙杏生老人喜欢写游记,陆蓓琦每次去,都会耐心看他写的游记,并倾听他游历时的种种心得。朱玉芳肢体残疾,陆蓓琦去她家时,会为她梳梳头,扎个辫子。陆蓓琦的贴心已经超出了她的年龄所限,这个小丫头已经被大家认可和喜欢。同学聚会时,陆蓓琦被称为“小阿婆”,因为在同学们眼中,社区工作的,应该都是一些老阿姨,打交道的居民也都是好婆、阿爹。对于这个称呼,陆蓓琦并不觉得难堪,她觉得,在社区工作挺好,居民们都很友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感情交流也更真诚,她说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