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物品交换如何避免烦心事
中国江苏网5月3日讯 “五一”小长假,家住园区玲珑湾的沈睿准备更换一下家具风格,于是借助社区的“湾里二货群”出清了一批旧家具。“说是旧家具,其实也是八成新左右的。”沈睿说,300元一张的进口床垫,半卖半送,很快被秒杀。
无论是线上的论坛、APP,还是线下的社区跳蚤市场,二手货交易风起云涌,甚至变成了活络邻里的助燃剂。对于这种二手货交易,有人拍手叫好,符合时下一种名叫“断舍离”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也有人体验之后,遇到几许困惑。
A
冲动消费是魔鬼
清醒过后开始“断舍离”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理,玲珑湾社区的“湾里二货”微信群在园区小有名气,小到一张门票、一份土特产、锅碗瓢盆,大到桌椅、床、书柜等等,应有尽有,一般货品在八成新,以2-5折交易。一时间,聚集了500位居民互动交易,日均交易量多达上百件。
很难想象,群主是一位男士,还是一位年薪不菲、业务繁忙的外企高管。提起这个“二货群”,群主周钢打开了话匣子。去年,他搬进玲珑湾小区的新家,整理行李时发现,储藏室有好多连吊牌都没摘掉的家具用品,比如,5000元一条的进口电热毯,进口吸尘器。他想着打包带走后肯定也是被打入冷宫。于是,尝试着组建了一个“二货群”,专门提供给小区业主,处理闲置物品。没想到,仅仅两天时间,进群的业主就达到了500人。
随后,周钢不仅成功做成了他的第一笔“生意”,还渐渐习惯了在群里淘货。“花了280元给我女儿买了童车,400元买了一辆婴儿推车,今年过年,又花了60元给女儿买了件喜庆的小斗篷,这些东西质量都很好,而且很新。”周钢说,他这样做,并不是经济承受不起,而是很享受这种闲置物品的绿色流转,正如时下很提倡的“断舍离”极简主义的生活,高房价下,腾出一个平方米的空间,就等于是挣了好几万。“在此之前,我从没买过二手货,现在有点欲罢不能,需要买什么,习惯先到群里瞅瞅。”周钢说。
居民沈睿说,买和卖之间,打破了邻里间的藩篱,大家都成了朋友,很多时候,货品都是半卖半送的,她曾送了三个书柜和一张原木床给邻居,而邻居也送过很多书给她。
除了线上的居民二手货交易群热火朝天,线下的社区居委会,也热衷于组织跳蚤市场。在记者做的一份随机调查中,70%居民把最喜欢的社区公益活动投给了跳蚤市场。园区湖东和东沙湖下辖的许多社区,调高了跳蚤市场的活动频率,从一年两次,甚至变成月月举行。湖东枫情水岸社区工作人员马燕告诉记者,社区居民以“80后”为主力军,不少新妈妈钟爱买买买,很容易过度消费,而跳蚤市场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出售闲置物品的平台,母婴用品买卖最频繁。
B
论坛微群也深藏“李鬼”买货爽气维权艰难
将家中的闲置物品拿出来交换或买卖,给有需要的人群带来了方便,还让闲置物品“变废为宝”。可谓一举多得。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就免不了有些“闹心事”。
在周钢看来,他虽然给“湾里二货”微信群定了严格规定,保证是玲珑湾的邻居,拒绝微商和推销。但仍有漏网之鱼。他告诉记者,曾有人,在群里叫卖一双阿迪球鞋,900元的标价,而他只卖350元。很快,就被群里的王女士相中,果断加了微信私聊。而令王女士意想不到的是,付完款后,她就被卖家拉黑了,卖家也主动退了群,球鞋愣是没了下文。周钢得知后,排摸出卖家是混进群里的“外人”,他还劝王女士报警处理,而王女士选择了自认倒霉,息事宁人。
吃一堑长一智,周钢提高了警惕。加群的业主需要提供具体的楼幢数门号和实名制,并由群主验证通过,他也提醒,涉及金额大的物品,要验货后再当面交易,以免上当受骗。
在社区的跳蚤市场,为了规避卫生安全等风险,一般不鼓励食品摊位设摊,以穿的用的为主。
在交易活跃的“闲鱼”等线上论坛、APP,“李鬼”事件也时有发生。小杜告诉记者,她曾在“闲鱼”上花70元购入一件冬天的外套,卖家说是九成新,可打开快递包裹一看,旧旧的,水洗以后,更加不堪入目。她找到卖家理论要求退货,却被告知要承担18元的快递费用,小杜想想划不来就哑巴吃黄连,算了。从那以后,她就很少从摸不着的论坛上买二手货了。
同样,今年4月20日,园区湖西都市花园的张女士在网上花1200元淘了一只二手LV拎包。当时,对方称这只包用了“不到半年”,而且还拍了五张不同角度的照片发给张女士看。在确认无误后,张女士付了款。但当张女士收到包后,发现这只拎包成色较旧,只有五六成新。明显不是对方所说的“只用了不到半年”。如今,张女士正在申请小二介入。
买东西的一肚子委屈,卖东西的也有口难言。子渊曾将闲置的进口奶粉放到论坛上出售,并附上发票和物流凭证,发布后,有跟帖质疑他卖假货。结果,子渊发现发帖者是“同行”的恶意泼脏水。第一次尝鲜,子渊被搞得心情很糟糕,随即将奶粉下架,转赠朋友了。
C
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如何减少或避免“闹心事”?
社区周末跳蚤市场、旧物交换集市越来越受到居民的欢迎。作为社区工作者,需要考虑如何在发扬环保理念、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又能有效减少、避免负面影响,从而不断完善社区跳蚤市场等环保集市、公益集市的运作方式呢?
“活动组织方要最大限度地把好参与门槛,让交换、购买者能够更全面了解到物品来源等信息,帮助居民更客观地判断购买价值或交易价值,形成合理的交易期待。”昨天,苏州首批社工督导师覃小珊表示,社区要帮助居民对社区跳蚤集市形成正确认识。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向居民宣传跳蚤市场的交易主旨、交易理念、交易内容范围以及存在的交易风险等。社区定期开办交易跳蚤集市,每次发布征集通知时都明确规定交易物品的范围,比如家用小电器、书籍、儿童用品等,而对电器类则更为详细的规定了器物的新旧程度。其次,要逐步形成社区跳蚤集市公约。当社区跳蚤集市渐成规模,社工可用“开放空间”等专业会议技术,用社区民主协商的形式,召集热心居民共同探讨集市公约。公约可包括活动频次、活动地点、活动形式、每次集市的物品交易主题、各类物品的交易条件等等。最重要的是,咨询专业律师后形成“旧物集市知情同意书”,对旧物安全承诺、日后纠纷等情况做出预先约定,每次公示于集市的显著位置,凡是参与居民均默认同意。
覃小珊说,社区还要不断完善社区跳蚤市场的承办主体。现阶段,社区居委会积极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大力提倡实现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如果社区跳蚤集市很受欢迎,社工可以将其设计成为民服务项目,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委托给具备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承办。比如爱心衣物捐赠,委托专业回收机构。他们可以对衣物进行专业消毒和后期整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安全度、专业度,也弥补了社工的人力、精力等空缺问题。
“虽然这种二手货交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昨天,上海小城(苏州)律师事务所张玉律师对此表示,由于闲置物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全面保障。因为交换者不是商品的生产者,无法确保产品的性能。如果交换的物品有瑕疵,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其他纠纷,换购者很难取得证据,只能通过合法的途径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邻里之间的物物交换,不具备相应主体所能提供的职能,双方的交换是原始的信任。所以在交换物品和换购物品时,应对物品的性能、生产日期、安全性有全面了解后,再确定是否完成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