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苏州将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更均等的公共服务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4-28 10:12:00

  中国江苏网讯 家住姑苏区的徐先生今年45岁,是精神残疾人。他从未出去工作过,也没成家,长期与老母亲住在一起,靠母亲每月2500元的退休金生活。根据新出台的“家庭困难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重残纳入低保”的政策规定,徐先生被纳入低保。

  聚焦富民,首先要看“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人民群众越来越期盼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更均等的公共服务。我市出台的《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工作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惠民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稳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年增长8%左右。

  强化托底功能

  特困人员救助标准不低于居民收入的40%

  截至去年底,苏州市常年享受政府生活救助人员6.24万户7.37万人。其中,城乡低保1.76万户2.89万人、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1.51万人、特残2.55万人、特困人员3655人、孤儿571人。目前,苏州市城乡低保家庭人均年收入(未享受救助前的家庭自有收入)低于江苏省“十三五”时期扶贫线6000元的有12822户16788人,分别占低保总户、人数的72.7%和58.1%。这些家庭在享受低保金及各类帮扶后,人均年总收入达13113元,远远高于省政府明确的“十三五”时期脱贫标准6000元。“十二五”以来,我市各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达120亿元,通过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资助、意外保险、费用减免等多方面,给予困难家庭和人员救助和帮扶,让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困难群众的利好越来越实在,获得感明显增强。

  为此,我市将稳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和精准识别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无法依靠产业和就业帮扶的低收入农户加强政策性保障,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年增长8%左右,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家庭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同时,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统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本,低保边缘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三无”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一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继续实施“保费补助、实时救助、年度救助、自费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不断拓展自费医疗救助覆盖水平。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对急难对象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建立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完善困境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的福利服务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优化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促进精准救助。

  立足“教育富民”

  全市新建学校450所增加学位44万个

  今年春节前,市教育局机关党委来到相门社区,为四名贫困学生送去慰问金。

  任适是常熟理工学院的一名学生,父亲前几年因病去世,母亲也已退休,其有一成年姐姐身患精神疾病,是低保户,家庭条件艰苦生活困难。但是任适没被困难打倒,学习非常刻苦,任适喜欢写作,就读中文系,不仅学习认真,还担任学校学生会宣传部干事。任适马上就要大四了,她说自己热爱中文,对教师这一职业非常向往,明年暑假她就可以走上实习岗位了。

  《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工作意见》明

  确,要加大教育惠民助困力度,

  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到每生每年小学1200元、初中1500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小学生每生每年16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2100元。加强以“教育富民”为主题的继续教育培训,到2020年,全市新建学校450所,增加学位44万个。实施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均建立健全城市多中心疾病协同救治体系,开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孕产妇筛查,全市城乡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对苏州这座“新移民城市”来说,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还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管理,完善流动人口积分管理政策,逐步提升外来就业人员参保率。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引导参保人员通过多缴费、长缴费提高基本保障水平。率先开展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逐步构建综合筹资水平、保障范围、评估标准、保险待遇、服务标准、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多渠道提高退休人员老有所养水平。提升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障全覆盖水平,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衔接,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到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90%、75%左右。

  实现老有所养

  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50张

  今年80多岁的丁老伯是“老上海”。前几年,老伴去世,他被女儿、外甥接到苏州养老,开始还因为失去了棋友、茶伴而孤独伤神。2015年1月,姑苏区里河服务中心整修一新,瞬间就成了丁老伯眼中的“大世界”。“楼上楼下2000平方米活动房,加上2500平方米的生态广场,这规模堪比上海滩的‘大世界’娱乐场,真正让老人们养生和养心。”丁老伯说。

  《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工作意见》指出,建立以社会力量为主体、专业团队为支撑、家庭照护为补充的老年居家服务体系,着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法律援助等需求。建立健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到2020年,全市城市社区标准化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率达90%以上,农村社区标准化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率达到50%以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小型化、专业化、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就地养老的需求。到2020年,实现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50张,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数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的70%以上,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的70%以上。扩大政府养老援助范围,提高援助标准,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象覆盖到80周岁及以上所有老年人,逐步提高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标准,逐步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范围。落实《苏州市区公共文化实施布局规划(2015—2030)》,加快建设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到2020年,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4平方米。全市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