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为啥要率先强制垃圾分类

市民参观环卫宣传展厅
中国江苏网4月27日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底前,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苏州因为被住建部等确定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而位列其中。目前,环卫部门正在制定苏州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苏州凭啥能在全国那么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目前,苏州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从2000年起,苏州逐步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理念。2010年,提出了“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苏州开始推进日常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五大类的“大分流”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细分类”的试点范围。
17年来,苏州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并且在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以及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分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全国的城市垃圾围城、垃圾减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样本一:
扫二维码厨余垃圾变身肥料
有害垃圾实现投放、收集、处置的分类闭环
在吴中区莫舍小区,居民张阿姨和邻居每天将自家的厨余垃圾放在门口,回头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来回收,这些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之后变成有机肥。在每一个垃圾盒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工作人员就可以知道这个垃圾是哪家的,投了多少,同时对参与不高的居民还可以进行入户指导,另外居民也可以根据他扔的二维码领取相应的礼品。强制垃圾分类,光有强制督促,没有激励,居民的积极性不会高。在莫舍小区,采用了物联网、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技术,让居民回收垃圾,“赚的积分还能兑换礼品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参与热情。
按照《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江苏省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编制《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专项规划(2016-2020)》,通过规划明确2020年的目标,同时不断完善苏州本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苏州市区普遍推广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5%。2016年,苏州全年回收再生资源76.6万吨,共计就地或相对集中处置有机垃圾2129吨,年垃圾回收利用率达27.3%。
2012年,苏州在市区确定了首批25个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三分类”标准实施,大件垃圾和建筑装潢垃圾临时堆放场地单独设置,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分类”标准实施。截至目前共有试点小区437个,其中三分类小区405个,四分类小区32个。今年,苏州将新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100个,新增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100个,各区至少新增5所学校,1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方案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要对有害垃圾分类收集,这一点苏州目前的做法跟方案也是一致的。”苏州市环境卫生处理处垃圾分类科科长干磊介绍,目前苏州在有害垃圾回收方面实现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的闭环,2012年以来,共收集废旧电池18.92吨、回收废弃灯管33万支,并委托了专业的处置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收集处置居民过期药品1.3吨。
样本二:
2019年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强制分类
苏州着力推进“近期大分流”体系建设
在姑苏区新民桥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理站,菜叶子、鱼肠鱼鳞、玉米棒子……工作人员把有机垃圾分选出来,经过粉碎分拣后进入设备里面去生化处理,最后出来的就是有机肥。目前,跟新民桥农贸市场一样开展有机垃圾分类及就地处置的,在苏州市共有6个农贸市场,2016年累计处置农贸市场有机垃圾832吨。
此前,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对姑苏区40多个农贸市场进行了调研,一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是120吨左右,农贸市场生活垃圾占进场垃圾的比例为10%到15%。全市已在几个农贸市场设置了垃圾分类试点,采用就地收集、处理方法,将垃圾变为肥料。在推进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就地处置方面,市区农贸市场基本具备强制分类的条件。各区要全力推进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就地处置项目建设,2017年,各区至少在所辖区的5个农贸市场开展有机垃圾分类和就地处理试点工作,到2019年实现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全部强制分类,禁止有机垃圾再转运处置。
同时,苏州着力推进大分流体系建设,提高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能力;提升餐厨(厨余)垃圾处置能力,相城区、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全力推进所辖区餐厨(厨余)垃圾处置厂建设,配套建立相应的分类收运体系;推进大件(装修)垃圾分拣拆解设施建设,建立居民大件(装修)垃圾回收体系,各区至少新建1处大件垃圾收集破碎厂(站);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建立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收运体系,各区至少新建1处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积极探索生活垃圾集运中心分类设施建设,推进在大中型生活垃圾集运中心配套建设分类就地处置设施。
目前,苏州正在制定苏州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和地方方案,出台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规定的强制分类场所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并逐步指导开展垃圾分类。苏州市环境卫生处理处副处长何晟透露:我们初步的设想是,以农贸市场为例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假“设你不分类的话,环卫部门可能会拒收你的垃圾。”
样本三:
微信上呼一下工作人员上门来收
全国首创再生资源三位一体的回收利用网络
家中有废报纸什么的可回收物,微信上微一下,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来回收,“实在太方便了!”市民蒋阿姨说,以前都要出门找回收废旧物品的人,或者联系在小区叫卖的回收废品的人,现在只要微信上呼一下。
“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明显标志的分类垃圾桶也在大街小巷摆了多年,居民不加分辨地扔垃圾,环卫工人一股脑运走垃圾,依然是城市垃圾清理的常态。苏州市垃圾分类另一大亮点在于再生资源利用,苏州市环境卫生处在姑苏区设置了50多个废品收购网点,并推出了固定时间上门回收废品和预约回收废品的举措,让丢掉的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
同时,苏州在全国首创了再生资源三位一体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固定点,以流动回收车辆为纽带,以中心分拣站为核心,以962030呼叫中心为依托的现代化再生资源网络体系。据介绍,单个可回收垃圾分拣站日处理能力大概在70到80吨,全年可处理4万吨左右的可回收垃圾。目前,苏州市计划在姑苏区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各建设一个可回收垃圾中心分拣站。
苏州将加强源头分类与再生回收体系网络融合,促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无缝对接;加快建设废旧商品回收社区服务点,探索整合环卫网与供销网的新模式;努力拓宽可回收物回收范畴,探索建立低值可回收物(玻璃、木质垃圾)的回收利用体系,以提升两网融合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