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心理失衡家庭矛盾频发,这个特殊群体需受关注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3-09 11:01:00

  “二孩”妈妈怎样管理坏情绪

  中国江苏网3月9日讯 “生完二胎,我感觉特别累,经常一人带俩,脾气也暴躁!”这是家住园区的艳艳在微信朋友圈的吐槽,她说,起初怕老大孤独,给她生个伴,可二孩降生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自己无法承受,非常害怕将坏情绪转嫁到孩子们身上。

  很多人认同,“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手足。”于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不少母亲冒着高龄风险拼生二胎。然而,二胎的烦恼,比如如何“平分”关爱、经济压力、无人照看孩子等问题,也会接踵而至。久而久之,二胎妈妈的心理健康也亮起了“红灯”。

  二胎来得猝不及防坏情绪宣泄殃及孩子

  家住园区湖东的艳艳,不过30岁的她,已是两个女儿的妈。2011年,她生下大女儿布丁后,曾一度打算“封肚”,不过就在四年后,老天爷又“意外”送给了她一个小天使。“其实我是个缺乏母爱的人,在生了大宝后才意识到自己需要挖掘自己的母爱。”艳艳说,她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学习做一个好妈妈,但当二宝降生后,那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困难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艳艳的微信朋友圈,近两年来,再也看不到意气风发的小资女人,而是经常散播着吐槽、埋怨、生气等负面情绪。她看到大女儿去抱抱、亲亲妹妹,就如惊弓之鸟般,从床上跳起来阻止,尤其是当二宝哭闹时,她更会将始作俑者转嫁到大女儿头上,对她大声呵斥。于是,有段时间,大女儿只敢躲在房间一角远远看着妹妹。

  艳艳深知自己的状态很糟糕,她说,她一直想当个好妈妈,可是二宝出生后,带娃的烦恼,将她的母爱耗尽。她经常责怪自己:“明明我可以做好,为什么我就是没做好呢?”这样的坏情绪,直到现在仍如影随形。

  两个孩子不同姓潜意识认定更爱长孙

  今年30岁的薇薇是单独二胎,一双儿子,老大5岁,老二3岁。在生孩子之初,两家人就达成共识,老大随男方姓,老二随女方姓。而孩子相继出生后,双方老人也遵循着默认的规矩,奶奶带老大,外婆带老二。起初,两家老人分别将孩子带回家,在薇薇的坚持下,薇薇和老公住到了公婆家,也把两个孩子带在了身边,薇薇的父母则白天到她家一起照顾孩子。可是,同一屋檐下,敏感的薇薇总是觉得,婆婆更疼爱随着夫家姓的老大。

  薇薇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家老二刚睡醒,衣服都没穿就直接走到客厅,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当时窗户还开着,风呼呼地直往里吹。“当时我婆婆就坐在边上,都没想到要给孩子穿件衣服,而如果换做是老大的话,一看老大穿得少,她肯定会立刻拿衣服给披上。”薇薇公婆更偏爱老大,而老大依赖婆婆更胜于依赖她。“那肯定是有点吃醋的。”她说,公婆处处小心,黏着他们的老大性格也变得谨小慎微,没有冒险精神。而她的母亲平时大大咧咧,经常跟着她的老二则率性,胆子更大。

  忙不迭的疲于应付二胎妈妈情绪该如何管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首批社工督导师覃小珊表示,首先,妈妈们需要静心思考一下原因何在。在没找到原因的情况下,理智战胜不了情绪,学习再多的科学育儿知识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只会增加更多的无力感和焦虑感。

  其次,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协作与分工。充分调动家庭成员、尤其是爸爸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工,保障妈妈能够有一定的休息和自我养护时间,让妈妈在二胎世界里有喘息的机会,这对于妈妈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需求。

  另外,加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交需求是女性重要心理需求之一,二胎妈妈在孩子、家庭以外应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找到除了家庭以外的自我价值体系和展示机会,提升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这些都将有利于二胎妈妈调整好情绪,更好的面对孩子和家庭的需求。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