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留守老人 做出了常熟最有名的时令青团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2-21 09:52:00

  王阿金端出一锅刚蒸好的青团

  中国江苏网2月21日讯 李市又闻青团香。在常熟,做青团最有名的莫过于古里镇的李市青团。而做出了这被誉为“常熟最有名青团”的正是千年古村李市一班以王阿金为首的、平均年龄70开外的留守老人。

  李市有着1500年历史,是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915个村落之一。由于地处偏僻,青壮年都选择到了集镇上居住,村子上只留下了记载着村庄历史的街巷、老宅、小河,以及留守在那里的上了岁数的老人。上周末,记者驱车来到李市老街,车未停稳,一股清香透过车窗已扑面而来——不错,这就是李市青团特有的清香。

  迈步向前,“王阿金糕团店”店牌下的摊位上,一笼青团刚刚出笼,只见袅袅升腾的热气夹杂着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光亮碧绿的青团上,沁人心脾。糕团店老板、今年70岁的王阿金正和陈阿和、朱阿菊、陆小妹、李阿庆等10位伙计一起忙碌着做青团。说是伙计,其实都是村子上的留守老人,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6岁,最小的也已70岁,叫她们阿婆更为贴切。做糕点是她们的拿手好戏,平时经常来帮着阿金做团子。“农村里环境差点,但是我们跟城里人一样爱干净、爱整洁。”王阿金告诉记者,糕团店虽然才四五间老屋,但里外粉刷一新,为保证食品卫生,她要求每位来帮她做糕点的阿婆都得穿上饭单(围裙)、戴好手套(食用)。

  说起“李市青团”的成名史,“王阿金糕团店”的阿婆们一下来了劲头,“因为我们李市人人识青草,人人会制青水、人人会做青团。”今年与王阿金同岁的朱阿菊争着说,不同地方制青水用的青草不一样,有的用艾草,有的用蒿叶,也有的人因为不识青草就用绿色的蔬菜。而李市人用的是浆麦草,长得像田间的麦子,“我们制出来的青水颜色鲜艳、香味清新,

  做出来的青团没有青草味,也不会发黄,十人九赞。”王阿金介绍说,店里的青水制作工艺特别讲究:割回浆麦草,先要挑拣一下,将黄叶剔除,然后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木棒或树棍打碎打烂,榨出浓浓的青水。做青团原料,除了青水就要数糯米了。王阿金购买了优质糯米磨成又软又滑、又白又细的糯米粉。今年,她还添置了搅拌机等设备,将青水渗入糯米粉后用搅拌机搅拌,相当均匀。此外,青团的豆沙馅,也是王阿金与留守老人自制的,“清洗干净的豇豆赤豆入锅,小火烧一个晚上,再打细打烂。然后重新放回锅里,加入菜油、红糖、白糖一起炒。”最后,将拌匀的粉团反复地揉和,包裹进豆沙馅后搓圆,再放入蒸笼蒸熟,一个个绿光悠悠、鲜亮无比的青团,犹如一枚枚绿宝石一般珠圆玉润、晶莹剔透,充满了春天气息的李市青团就出炉了。

  时至中午,常熟市中的一位教师专程从城区赶到“王阿金糕团店”一下要打包90盒720个青团,他说已经联系好了快递,准备寄一部分给南京和北京的同学和亲戚,让他们共享常熟的美食。“我尝过其他一些地方的青团,感觉还是李市青团色香味俱佳。”一旁的王阿金告诉记者,这位老师来店里买青团有几年了。

  按照传统习俗,青团是放凉了才吃的。传说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感觉饿了的时候,拿起青团闻一闻清香扑鼻,咬一口糯韧绵软,甘甜细腻,细嫩滑爽。现在,为了讲究营养,人们往往趁热吃。将还冒着热气的青团往嘴里一塞,顿时满嘴留香。今年,王阿金根据食客需求,还准备了芝麻馅、脂油(板油)馅和鲜肉馅,不过做这些都需要预订。”王阿金说。“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