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联通构筑通讯信息安全“新高地”
强监管重技防 多维度重拳出击
2020-09-15 14:1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然而,随之产生的通讯信息诈骗等违法行为,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督导下,江苏联通协同相关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了协同联动、开放共治的治理格局。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通信行业通讯信息诈骗治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初步实现了“涉案号码通报数量明显下降”和“用户投诉举报数据明显下降”的目标。然而,通讯信息诈骗治理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当前形势依然严峻,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通讯信息诈骗新特点

通讯信息诈骗从电话短信诈骗向网络诈骗演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使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也在“翻新”,新型诈骗案件穿上互联网的“隐形衣”,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例如,将木马病毒和电信网络诈骗常规手段结合,利用无线宽带的风险和连串木马病毒“家族”作案等。

通讯信息诈骗治理难度不断上升。随着5G技术的发展,连接设备和传感器数量的激增,数据源更丰富,产生的数据量呈指数上升,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识别和防止诈骗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对于运营商而言,传统防欺诈技术将不再适用,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数据。

通讯信息诈骗实施精准化程度持续提高。诈骗手法的专业化、精准化也大为提高,从传统的广撒网、诱导式“撞骗”向“连环设局、精准下套”的精准诈骗转变。

携号转网后带来新的诈骗方式。携号转网实施后号码与运营商的关系被弱化,为用户溯源增加了难度。所以,携号转网在方便用户选择的同时也给骗子带来可乘之机,例如利用受害人不清楚转网具体规则,以转网可能带来诸多风险为借口引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进而盗取信息进行诈骗。

多维度持续推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

通讯信息诈骗的发生往往以泄露个人信息作为前提。要持续推进立法,严格执法。对倒卖银行卡、手机卡等涉及通讯信息诈骗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细化处罚措施,使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有法可依;在行业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和巩固行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电话实名制工作。

提升全民防范意识。如同疫苗是对付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手段一样,打好“预防针”,提升公众的鉴别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可以说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战术。

重视大数据+AI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时代,江苏联通将充分发挥运营商获取到的大数据的全面性、多维性、连续性、实时性、中立性等优势,切实贯彻落实工信部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要求,为广大用户切断诈骗电话来源,提升用户感知,体现社会责任和国企担当。

一直以来,江苏联通致力于探索新技术在防范和打击电话诈骗违法活动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和运营商业务分析相结合的大数据诈骗电话拦截方案,通过建立多场景诈骗电话识别模型,网络侧与用户侧数据融合,建立多维度诈骗分子画像,多维度对通讯诈骗行为监控,并由运营商直接在通信网络侧进行实时拦截处理,目前已成功上线高危地区漫游监控、高频异常通话、AI智能识别等二十多个诈骗电话识别模型,日均输出不良号码2K+个,经与互联网数据标记比对准确率达90%以上,有效降低了江苏联通用户在广东、福建、云南等诈骗重点地区的号码举报量,该案例成功入选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众智护网”年度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创新示范项目。

推进共防共治。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需要全社会重视和参与,通过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总结推广通讯信息诈骗治理的优秀做法和有益经验。运营商应针对语音专线、400等诈骗风险较大的重点电信业务对用户进行约束和管理;共享违法违规码号、通讯信息诈骗关键词和网址链接、用户黑名单信息等。公安部门和银行也在“最后一公里”加强合作,降低受害人损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时期,5G通信网络成为诸多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通信技术的革新在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通讯信息诈骗的工具。江苏联通将进一步提高警惕,未雨绸缪,做到“强监管、重技防”,持续推进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