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悦韵,彩鸢纷飞。4月29日,江苏省各地风筝爱好者齐聚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悠悠蓝天,缥缈薄云,树木葱茏,绿意浓浓,数百只形态各异的风筝腾空而起,争奇斗艳,场面蔚为壮观。这场由风筝串联而成的文旅体盛宴,点燃了响水春日的激情,激发了文旅体市场活力。
“放飞希望 让梦想绽放”响水‧黄圩第24届灌江杯风筝文化艺术展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热闹非凡,劲歌热舞、地方小戏等精彩文艺表演轮番上阵。随着色彩斑斓的风筝直飞云霄,此次风筝节活动正式启动。
长龙劲舞的“蜈蚣”、活力满满的“马里奥”、摆动长尾的章鱼……传统手工风筝绽放光彩,经久不衰;现代软体风筝标新立异,视觉震撼。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轮番上演,一位位风筝爱好者“迎风而上”,一个个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风筝冲向晴空,天空被装扮得五颜六色。竞技风筝,时而低飞,时而冲天,精妙的技术引来大批市民喝彩。摄影师们不停抓拍,航拍器空中俯瞰,笑脸随处可见,现场笑声不断,黄圩成了欢乐的海洋。
“今天放的是巨型鲨鱼风筝,全长15米。”赵先生介绍。在“大鲨鱼”起飞前,赵先生一直拿着一个形似“降落伞”的花布寻找风向。“这个叫领航,就是要它先飞起来,然后再带着‘鲨鱼’飞起来。”
和赵先生一起来放风筝的伙伴,有一个人来“自娱自乐”的,有一家三口“轮番上阵”的,还有一家五口“共享天伦”的。
精彩表演唤醒古关的同时,“非遗传承 活力再现”风筝现场制作也悄然上演。“百米长的蜈蚣风筝共70节,每节间距1.3米,5名老同志耗时半个月制作。”黄圩镇均平村四组传统风筝制作团队78岁的成员单涛,谈起风筝制作滔滔不绝。“搭骨架、糊彩纸、扎鸡毛、对中线等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才能确保风筝双翅平衡,飞得高、飞得远。”
“风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活动邀请苏州、镇江、宿迁、盐城等省内地方风筝协会参加,让大家相互切磋技艺,加强联谊,促进非遗文化繁荣发展。”响水县风筝协会会长朱健开心地说。
黄圩人放风筝的历史据传可追溯到明代这一招,这一习俗在断断续续中流传至今。1999年黄圩风筝代表队代表盐城市参加全省风筝放飞比赛,黄圩镇被省政府命名为“风筝之乡”。截至目前,黄圩风筝节已举办23届,不仅丰富群众文娱生活,还全方位提升响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激活文旅市场活力,为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形象、拉动旅游消费打开了新窗口。
筝线牵缘,共享非遗。活动中,非遗产品展销会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七套杜仲、黄圩铁皮石斛、张集藕粉圆、费氏肉松、顾氏木雕等产品琳琅满目,引得游客驻足选购。市民赵海荣说:“今天的活动非常丰富,我驱车带孩子过来游玩,放风筝、选购特色产品,不仅开阔她的视野,还让她获得写作素材。”
“我们举办风筝节活动,不仅展示了响水得天独厚的云梯关自然风光,以及风筝传统民俗文化在响水的发展成果,更展示了响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绿色、健康、活力的响水。”黄圩镇党委书记李爽介绍,“黄圩镇将以风筝为媒,搭建文化平台,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古云梯关历史底蕴,加快现代涉旅配套建设,力争用2-3年时间,把云梯关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蹚出更宽更广的路子。”(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