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服务窗口是联系群众最密切、服务群众最直接的业务之一。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按照无锡市积极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黄巷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医保经办事项服务前移的部署要求,立足“小切口、大民生”,有序推进医保经办事项端口前移、服务下沉,扎实开展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了2021 年度市级“15 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单位。不断展现医保便民惠民新成效,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定期开展培训,业务能力更专业
作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市级示范点,黄巷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按照建设标准进行了改造,升级了取号系统、叫号系统,整体调整了工位,配置了适老化便民设施,老花镜、轮椅、填单台等。设置了2个医保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和佩戴工作牌,设立党员示范岗,统一制作了服务标牌、印制事项清单、宣传折页等等。为确保下放的经办服务事项能让群众放心办,顺利办,黄巷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动作为,高标准落实各项创建工作。
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动对接无锡市医疗保障局,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全员到市医保中心窗口进行一对一业务轮训,工作人员掌握了最新的医保政策和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了业务水平,压实了经办责任,提升了工作的实际效果。中心还邀请了无锡市医疗保障局窗口负责人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条线工作人员进行医保前移集中培训,指导条线人员办理下放的服务事项,通过政策学习、模拟办理、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基层经办人员指导相关业务。并安排条线人员到窗口进行“面对面”业务培训,每个社区培训两天,第一天手把手业务指导,第二天开始现场实操,共同探讨化解医保事项端口前移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医保事项前移平稳落地实施。

线上线下经办,服务标准再升级
以统一的医保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为标准,将与参保人员密切相关的高频次医保服务事项纳入办理,为群众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互助保险参保、参保信息查询、异地转诊和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等14项服务,积极引导群众从“窗口办”向“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迭代转型,参保人员只需就近在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上交所需资料即可完成医保事项办理。工作人员耐心为大病困难群众提供政策答疑、办事引导、沟通协调、跟踪反馈等内容的精准医保服务。虚心接受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确保服务对象满意。实行“一事办、 一窗办”,即时办理的事项时长不超过10分钟,将老百姓迫切关心的14项医保服务事项权限下放后,解决了以往老百姓医保业务办理不便的难题,确保参保人员“办事少跑路”“最多跑一次”,极大增强了群众的体验感、幸福感,也切实打通了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

服务送进校园,便民服务有个性
为向广大学生及家长提供便捷高效的医保办理服务,也为了避免办事大厅办件工作压力大,群众排队时间长,黄巷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将办卡需求、工作职能和现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将医保卡服务送进了校园,提前填表,集中办理,让广大师生、家长享受“医保进校园”的方便服务。信息采集快速流转、制卡发卡因地制宜、宣传推广以点带面,对学龄前儿童的医保卡从采集到使用全流程进行“量身定制”,建立了医保卡制发的“校园模式”。学生只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通过参保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可以批量申请制卡,目前已完成幼儿园批量制卡68张。针对高龄老人、病、残、弱等特殊群体,设立“绿色通道”,安排专人接待,开展“一对一”服务,让群众便捷享受医保服务,切实提升基层医保服务可及性。延伸出三种便民服务模式——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帮代办服务,对特殊情况和需求提供预约服务,对不能自理人群提供上门服务。
服务向前一步,群众少跑一步。“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就是为了使广大参保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有获得感。下一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将整合服务资源、延伸经办网络,逐步建立起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核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补充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发挥示范点带动效应,不断加强医保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参保群众“网上办、掌上办”,倡导业务“跑零次”,全面构建起“统一办、就近办、网上办、一窗办”的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方便参保群众随时随地办理医保业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