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经沧桑岁月的文明积淀,孕育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结晶,南京云锦就是其中之一。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宛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自 古以来是皇室御用品。作为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被评价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 近日,中国江苏网携手《建行大学校报》采访组此行走进南京云锦研究所、南京云锦博物馆,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大师周双喜, 深入探访南京云锦的“ 前世今生”,共话南京云锦的创新与传承之路,感悟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魅力。
皇家御用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中国有三大名锦: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和南京云锦。其中,以南京云锦居首,南京云锦因为色彩鲜艳,宛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在元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成为皇室御用品。南京云锦的手工妆花技艺,迄今为止不能被机器所替代,堪称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艺术瑰宝。2009年9月30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正式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源远流长
南京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南京的丝织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西晋末年大乱,黄河流域汉人大量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使得南方的丝织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东晋末年,刘裕灭后秦, 后秦百工迁到南京,建立斗场锦署,此为南京织锦业的源头。南朝时期,南京织锦业持续发展,文献中首次出现了“云锦” 一词。两宋时期,南京织锦又有恢复和发展。元代开始迎来辉煌时期,从元十七年起至清光绪三十年,前后625年间,南京一直是全国织造业的中心,官办织造和民间织锦业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仍,南京云锦业逐渐衰微。建国后,省政府为贯彻“一定要南京的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的指示,1957年批准成立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使濒临绝境的云锦技艺薪火相继, 传承至今。
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 秦淮河对于南京丝织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河水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单宁酸,单宁酸作为一种介质进行染色时,染出来布料的颜色更加鲜润饱满,这也是南京云锦得天独厚之处。
花色繁多
云锦种类繁多,现在大致分为“库 缎”“库金”“库锦”“妆花”四类。每一类下面,又有若干品种。其中以妆花艺术成就最高。云锦的结构目前以缎纹为主,兼有 纱、罗、斜纹等。云锦的花色数不胜数,花 纹内容极为丰富,一般用象征、寓意、比 拟、表号、谐音、文字等方法,来表达中国吉祥文化的图意内容。
天工织就
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的云锦,织造工艺复杂精细,是由上下两人(“拽花 工”和“织手”)在大花楼木质提花织机上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上面的一位师傅是“拽花工”,他通过拉拽纤线,纤线会将下方的丝线(对应的经线)提起,从而织出云锦的图案。下面的师傅是“织手”,他 面前有许多颜色的彩线,依据脑中背诵繁杂的配色口诀,眼观配色图,控制云锦的颜色。两位工人师傅每天辛勤工作,一天工作八小时也只能织出五到六厘米左右的云锦,所以有“寸锦寸金”之说。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是织锦中最为珍贵的上品,其技艺可作为中国古代织造工艺的典范,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当代。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挖花盘织、逐花异色等织 造工艺和艺术风格所代表的流派在中国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亦是罕见。
用料华贵
南京云锦自元代以来主要为上层统 治者服务,皇帝龙袍冕衣、凤冠霞帔、宫 帷帐幔、马褂旗袍、文武官员补服、宫廷 坐褥、靠垫等用品,无不尽显华丽富贵。 正因为长期是宫廷用品,精益求精,在制作中不惜工本代价,使云锦达到了织锦工艺登峰造极的地步。
灿若云霞的云锦灿若云霞的云锦
明万历皇帝百褶龙裙。此为云锦研究所为北京十三陵的定陵博物馆复制,暗纹是仙鹤与灵芝,寓意为鹤寿同春,灵仙祝寿。上面的寿字完全由真金线织成,总共是1045个,使用了超过4000米的真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