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他们,是农民眼中的“科技之友”,村里需要啥就研究啥,教学课堂就在田间地头,不怕苦不怕累手把手传授技能;他们,是能让乡亲百姓致富的“科技之星”,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他们,就是把“科技之光撒在希望田野上”的科技特派员。
多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激励了一大批科技特派员下沉到农村基层一线,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广大农民提供“触手可及”的科技服务,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
集成实施,让科技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开花
为了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成效,江苏省优化整合人才、信息、资金、政策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依靠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广大科技特派员始终真正做到带着任务和责任下沉到农村基层一线,帮助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广大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科技创新创业与科技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高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实效。目前,我省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52864人,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582名、自然人科技特派员46274人;累计组织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542项,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885个(项),开展咨询培训活动5200多场次。涌现出一批科技特派员优秀代表,如赵亚夫坚守基层农技推广,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潘洪强专注水产养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陈家振率先在国内开展工厂化养羊关键技术攻关,被评为全国农技协先进工作者。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深入推行,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兴农富农,为农民送去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农村要想富,得有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江苏在开展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中,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等,支持科技特派员帮助地方制定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整合科技资源,提供配套服务,试验示范与转化应用一批农业科技新成果,大力培育“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实现供需对接、双向选择、品牌经营,有效地提升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在科技特派员的带领下,全省已基本形成“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格局。如沛县肉鸭产业,江苏省选派近百名科技特派员参与种鸭养殖与孵化、肉鸭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科技特派员参与、服务的组织达64个,该县肉鸭养殖总量由原来不足千万羽,发展到现在1.7亿羽,年产值达15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肉鸭养殖第一县,带动了全县农民的增收。
强化扶智,为科技精准扶贫探“新路”
精准扶贫,精在扶志,准在扶智,针对苏北12个脱贫攻坚重点县,每年选派“三区”科技特派员189名,每人每年安排工作经费7.5万元。科技特派员瞄准贫困地区当前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创新扶贫理念,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开展创业式扶贫,加快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在丰县、泗阳县尚未脱贫的22个经济薄弱村启动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项目,每个经济薄弱村安排经费10万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人才、管理、信息、资本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增强贫困地区农民创新创业和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创新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张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