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我与五峰山大跨的故事②】三代“守塔人”
2018-07-12 15: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讲述人:丁朝元、袁立福、王福高

  我叫丁朝元,今年79岁。我和五峰山大跨越的结识要追溯到50年前了。

  1968年,我在镇江供电局从事线路管护工作,受命以甲方代表身份来到位于高桥镇220千伏谏泰线的项目现场。工程建设方是当时的扬州供电局,我们镇江供电局作为甲方,主要负责工程质量验收。

  五峰山大跨越工程建成后,我也从线路转至烟囱塔,开始了“守塔”工作。在那里曾“战斗”过5年多的时间,见证了它最辉煌的时刻。我可以算是第一代“守塔人”。

  当年驻守大跨越,需要常年居住在江边,工作和生活环境十分艰苦。这条线作为“南电北送”的重要通道,联络起了苏南、苏北电网,那时候,为了保障它安然无恙,正常供电,必须要有人守着它。因为江边条件恶劣,我还感染了血吸虫病,直到多年后才治愈。我们当年真的是将自己献给了它,但是,能守护这样一张重要的电网,直到现在,我都觉得那是我人生最辉煌的时候。

  我叫袁立福,1975年,我从丁朝元手中接过守塔的接力棒,参与“大跨”值班。这一守,就是10年。

  为守好五峰山大跨越,我们当时制定了严格的值班制度:一周上一次塔、一个月上一次线路,陆地上每个杆塔每天都要见面等等,这些制度现在还都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我们值班人员日常的工作就是观察杆线有无放电现象,一旦有情况需及时排查,避免跳闸、断线等事故发生。我印象很深的一次跳闸,是高桥镇当地村民放风筝引起的,风筝掉在了线路上,从而导致了跳闸。

  在我守塔的10年里,除了仅出现过为数不多的几次意外造成跳闸外,没有发生断线事故。断线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导线一旦断裂落入江中,碰上了江中行驶的船只,轻则掀翻轮船,重则把船截成两半,所以我们都是瞪大了眼睛,打足了十二分精神,丝毫不敢懈怠。

  那时候,五峰山大跨越是国内“第二大”,并且在武汉大跨越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升级和改造,因此,除了日常的值班工作,我还承担起接待任务。大跨越投入运行后,全国各地的电力系统同行纷纷来参观考察,特别是我们吸取了武汉大跨越线路在大风时抖动厉害的教训,采用了阻力线加防震锤的组合式防震措施,被业内作为经验学习。

  我叫王福高,1977年我从镇江市区上船,摆渡到大沙,再进入高桥镇,开启了我的“守塔”时光。

  很快,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江面,也为我们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虽然长期驻守江边,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电力事业的发展。比如我们的班组原来叫“大跨班”,后来就改成了“超高压班”,可见我们的超高压线路一直不断地在增多。还有,随着苏中地区用电负荷的扩大,原先线路已经不够用,于是,我们将其中2根避雷线也当做导线使用,并且在实现扩容的同时,安装了氧化锌避雷器。这一举措在当年的电力系统,那可真算是大胆的创新。

  在50年的运行中,五峰山220千伏大跨越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及本世纪初的施工改造,我作为第三代守塔人,也算是全程见证了长江大跨越的“跨越”。

  (远眺五峰山大跨线路实景)

标签:供电
责编:戚阜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