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虎年赏春联| 春色聚彭城 大风歌汉韵
2022-01-30 17:5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7日徐州讯 云龙山,是一个仙气飘飘、含有诗意的名字。今年,徐州云龙山挂上的这么一副春联,极富人文气息。细细读来,联语中那种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作者林芹为名山更添上了一缕诗意,尤其是联作非常切合云龙山,切合春节氛围。

上联:春色聚彭城,十里烟霞同放鹤

下联:大风歌汉韵,千重气象正腾龙

彭城是徐州的古称,本联开头直接点出云龙山所在的地理位置,而且特别提到“春色”是聚在了“彭城”,短短几个字,立刻就点出了这里的造化独钟、钟灵毓秀,同时还凸显了浓浓的春的景象。接下去的“十里烟霞同放鹤”,文辞美妙,也很有画面感,似乎那烟霞缥缈、鹤羽飘飘的环境已呼之欲出了,使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美和诗意固然已经做足了,但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一切描述并非建立在虚空之上,而是皆有所本、都有来源。云龙山海拔一百多米,长三公里,虽不足十里,但亦可以“十里”泛指。有山,就常有烟霞,但云龙山的烟霞,应该是特别突出的,这从“云龙山”得名的一个说法中也能有所体会。《志》云:“山出云气,蜿蜒如龙,因名”。因其山有九节山峰,高低起伏,形状恰如一条卧龙,而春夏云雾缭绕时,又如龙起舞,故名云龙山。至于联中所提及的“放鹤”,那更是一个属于云龙山的著名典故了。话说,北宋神宗时,有著名文人隐士张天骥曾隐居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山人在山上建了一个亭子,歇山飞檐,古朴幽雅。山人还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放鹤亭”。

苏轼在任徐州知州时与山人结为好友,还专门写了《放鹤亭记》一文,被选入《古文观止》。“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望西山之缺而放焉”,在文中,苏轼以超凡飘逸的大笔,脍炙人口地描绘出云龙山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色,以及云龙山张山人的隐居生活,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读上联,不独能品味其诗一般的语言,还能沉浸于云龙山的美景,更能感受出人民在美好生活中喜迎春节的喜悦之情。

下联开头,“大风歌汉韵”再次联系了徐州。徐州是汉高祖刘邦故里,刘邦曾有一首著名的直抒胸臆、雄豪自放的《大风歌》诗,就是在其故乡徐州时唱出的。此联此处的“大风”,切合地域,同时也表现出新时代徐州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奋发宏图大业、创造美好生活的豪情壮志,因此后面接以“千重气象正腾龙”,恰是水到渠成,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展示。此处的“龙”,与上联的“鹤”形成动物相对的精妙对仗,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正腾龙”,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我们龙人奋发向上的一种昂扬气势!

这副对联从文字形式上看,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妙在对仗的精工稳健,比如“放鹤、腾龙”的动物相对;比如“十里烟霞、千重气象”的并列式名词相对,以及精妙的数字相对。另外,除了在对联形式上的对称、平仄上的相协以及语言文字技术上的技巧等等,这些共同营造出的一种艺术意境之外,特别是全联所体现出的那种高昂的格调、高远的立意,最是能醒人耳目、振人精神,故能在众多云龙山春联来稿中脱颖而出。

试想,如果在春节期间,或在春天,或在一个美好的季节,当您游在美丽的云龙山时,读着这样一副联作,一定也会意气风发,情不自禁放声高歌的吧?

如果有幸遇上马亚,这位省书协副主席、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就是这副联的题写者,就生活在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不妨就给他一次尽地主之谊的机会,做一回向导,听他讲彭城故事,又如何?!

点评人:魏艳鸣,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