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王钢。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丈六尺高。老城南的记忆,离不开这座集庆门,四门、方形,自西向东穿过现代混凝土浇筑,被600多年墙墙砖砖紧紧包围,水泥遮掩的古城墙门洞上书写着它的名字。近日,高高的城墙配上大红的灯笼,城门两边垂下的大红春联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集千张福字,贴进心窝,喜我又圆多个梦;庆万丈春光,织成锦绣,看梅新发六朝花。”
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 周敏 摄影报道
有人说,城门挂春联,是古典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王钢隔三差五就会路过集庆门一带,每每到此,都要停下脚步、细细观望,“虽然今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我还是看着心里暖暖的,不只是我,每一个来往的行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王钢告诉记者,他的母亲一系早在满清末年就来到南京,外公的父亲曾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丧生,“我的家族见证了南京的荣枯兴衰、破败繁荣,是一段段历史变迁的有力目击者。”因为家庭的原因,王钢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历史沿革、传统文化颇感兴趣,他说南京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拥有最传奇动人的故事、最古老深刻的文化。
短暂的交谈中,王钢频频提到一些历史典故、文言诗词,“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正担得起博大精深四个字,但我觉得很遗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古老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年轻一代对此知之甚少,比如东山再起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但有多少人知道它出自南京江宁。”目光坚定、字字铿锵,他一再强调,古典文化从来就不是现代文明前进的绊脚石,只有将二者完美融合,才能更好地将我们民族的根发扬光大。
“这副春联是嵌名联,古色古香,读起来很暖心,有股幸福感在其中。”集庆门的春联让王钢看得有些技痒,“城墙是一个契机和载体,背后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明年我也要报名参加,为弘扬我们南京的文化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今年看了几座城门,有一个小建议,是不是可以在部分城墙下、春联旁再悬挂一些经典古诗词作为点缀,让文化气息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