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30日讯(记者 童金德)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是海南省少有的保护较好的湿地之一,也是比较稀缺的滨海淡水沼泽湿地。这里风光旖旎、水草丰茂、鹭鸟翱翔,被誉为“世外桃源”。11月30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全国融媒体深度探访海南自贸区(港)建设采访团走进这座公园,感受着海南生态旅游之美。
曾经草木凋零 如今美不胜收
网媒记者漫步公园中,湿地里的蒲苇在阳光下随风摇曳,水面波光粼粼,一群群鹭鸟展翅翱翔;公园中的木麻黄林,铺满了厚厚的落……记者们纷纷拿起相机“咔咔”拍不停,眼里写满了惊喜。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美景,但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这里曾经草木零落、黄沙漫天。”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璐说,20年前这里是白茫茫的荒地,公司当时响应政府加强海防林建设的号召,采用“林瓜套种”,以木麻黄+西瓜的套种方式植树造林,试图挡住风沙的侵袭。
令人信服的是,这一造林方式不仅让建设方收瓜卖瓜,还成功将海防林的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在昌江县6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种植了约40公里的海防林,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的效果,也改善了这片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由于紧挨大海,该区域范围内多是平厚的海岸沙滩地貌,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在营造海防林的同时,还利用这里的湿地资源,打造一个半人工式的湿地区域。
在海防林里,踏着地上松软的落叶,听着海风从丛林中穿过的声音,网媒代表们摆着各种pose,想在这里留下最美丽的身影。“大海,前面有大海啊!”突然一阵欢呼声想起,原来海尾湿地公园紧挨大海,与美丽的棋子湾一水相连,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穿过海防林,来到大海边。在来到海南的3天中,再次看到蔚蓝的大海,让网媒代表们兴奋不已。
保护中开发湿地 擦亮昌江“生态美名片”
1998年至今,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不断投入资金,将原来荒沙弥漫之地,逐渐恢复保护建设,成为现在的海尾国家湿地公园。海尾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区规划面积11233.65亩,国家湿地公园5054亩,其中湿地面积1974.45亩。公园也渐渐成了动物、植物的家园——其中,“明星鸟种”紫水鸡和栗树鸭,常年稳定在此繁殖栖息。
据调查恢复后的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78科163属198种。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16目40科94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6种,爬行类2目4科5种,鸟类13目33科83种。其中,紫水鸡最为珍贵,海南仅在海尾湿地公园发现;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全部为鸟类,即黑翅鸢、黑鸢、白腹鹞、褐耳鹰、红隼、原鸡、褐翅鸦鹃、小鸦鹃、领角鸮。
湿地除了维护生态平衡、给鸟类提供栖息之所外,还能固堤互岸、涵养水源。?表示,“海尾国家湿地公园里是海南西部比较稀缺的内陆淡水沼泽湿地,开阔水域拥有最为丰富的重点物种,是最值得重点保护的区域。”
酒香不怕巷子深,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作为公园管理方,却时刻保持警醒,“害怕毁了这片花20年养好的湿地。”
张璐告诉记者,“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公园里仅有的几处客房和办公场所建设,都是结合滨海及湿地景观建成,楼高仅一两层,隐在密林深处,园区内道路也禁止大型车辆进入。”
近年来,昌江海尾湿地公园加入了“海南省红树林湿地保护体系联盟”,以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的模式,建立起湿地保护开发的新模式,为湿地提供有效管理和保护。
目前,公园还没有正式对外售票,下一步,他们计划学习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申请开设旅游景点,建设半开放的湿地公园,通过每天控制接待游客人数、制定公园访客守则,来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