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4日宿迁讯 在沭阳县吴集镇史跳村,洪家华的事迹广为人知。30多年来,洪家华照顾患癌的母亲、患病卧床的父亲、智力残疾的兄弟。她用最美的年华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柔弱的肩膀挑起父母兄弟的生命重担。
洪家华有个哥哥比她大4岁,有个弟弟比她小6岁,兄弟俩均有智力残疾。谈及两位兄弟的病,洪家华说,是“胎里带”的。年少时,懂事的洪家华勤干农活、抢做家务,帮助减轻母亲的负担。6岁时,她便帮忙照看襁褓中的弟弟和智力残疾的哥哥。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洪家华23岁时,嫁给了同村勤劳本分的刘金邓。婚后,夫妻俩住进新盖的砖瓦房,日子过得和美平静。
几年后,母亲罹患食道癌,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吞咽困难、呕吐疼痛日夜折磨着母亲。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洪家华心疼不已。她一勺一勺给母亲喂饭,一遍一遍给母亲擦洗身体,希望减轻母亲的痛苦。母亲患病后,更加担心两个儿子无人照顾。“我一定照顾好哥哥和弟弟,绝不会扔下他们。”洪家华宽慰病重的母亲,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位兄弟的责任。
母亲去世后,洪家华践行自己的诺言,日常照顾父亲和兄弟的饮食起居。其父亲69岁时患脑梗塞,瘫痪卧床足足5年时间。父亲年轻时参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冻掉10个脚趾,落下终身残疾。在父亲因病卧床数年间,洪家华悉心照料,喂饭时将食物捣碎以便吞咽,用药物擦拭身体防止生褥疮,及时洗净沾满粪便的衣物。天气晴好时,洪家华便用轮椅推着父亲出门晒太阳,让父亲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时光。
父母相继去世后,对于两兄弟而言,姐姐在的地方就是家。一日三餐,一年四季。洪家华年复一年地照顾两兄弟,感到十分吃力,但她没有放弃,把这场“爱的马拉松”进行到底。哥哥病情相对平稳,没有暴力倾向,然而弟弟发病总会打破家的宁静。对她而言,弟弟发病是最难熬的时刻。令她担心的不是弟弟砸摔东西,而是他跑出去,找不到回家的路。洪家华曾在雨夜呼唤弟弟回家,送弟弟就医,待他病情平稳后,接他回家。在药物的控制下,弟弟的病情逐渐稳定,这让洪家华信心倍增,深厚的亲情支撑着洪家华继续走下去。
手足情深是声声呼唤,血浓于水是日日照料。母亲去世后的34年时间里,洪家华从不敢出远门,也不敢让弟弟离开自己的视线,两个智力残疾兄弟是她最深的牵挂。洪家华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家,她的丈夫刘金邓总是在背后默默安慰她、鼓励她,帮助妻子照顾兄弟俩日常起居。洪家华对家人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的感人事迹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称赞。(臧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