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王艳珅 周妮 见习记者 臧子青)这学期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第一个学期。大部分同学“阳康”之后,身体还处在恢复阶段。各学校如何开展校内体育教学活动?近日,记者从市区多所中小学获悉,学校对体育锻炼进行了调整规划,一起来看看这学期“阳康”后的体育课怎么上?
循序渐进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学生们“阳康”后,体育课该怎么上?新学期开学后,这是许多家长、学生关心的问题。2月27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宿迁市实验小学幸福路校区体育教师仲波。
“加油加油,我们队就要赢了。”2月27日下午3点半,宿迁市实验小学幸福路校区操场上,几个班级同步在上体育课。学生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篮球,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仲波正在指导六年级某班的体育课程。
他告诉记者,每个班级每周有四节体育课程,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以跑跳类项目、趣味性游戏为主,三到六年级的体育课以跑步类、球类项目为主。
仲波说,考虑到学生们“阳康”后的运动安全问题,学校对新学期的体育课进行了调整。学生们的运动量、运动强度都进行了相应调整。在开学前两周,体育课以开展小强度的运动项目为主,体育教师带领学生们练习广播体操,训练学生们的身体柔韧性。从第三周开始,体育课程逐渐恢复慢跑、跳绳等运动项目,通过开展循序渐进的锻炼,帮助学生恢复、提升体能。
“经过近一个月的科学训练,孩子们的体能恢复良好,能够适应常规体育课堂的强度和节奏。”仲波告诉记者,“阳康”后运动不可大意。在课堂上,教师会随时询问学生是否有不舒服或者承受不了的情况,如有这种情况会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合理进行健康运动指导
2月26日,宿迁市区一处运动场上传来了孩子们参加体育训练的欢笑声。十多名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训练各种体育项目,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市区一家训练营的学生正在进行训练,该训练营负责人郑老师介绍,从过完年开始,就有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报名体育培训课程。“来,腿要抬高,昂首挺胸……”训练场上,郑老师一边做着示范,一边和几位学生嘱咐着。
郑老师介绍,“阳康”后,许多家长会担心孩子的身体素质、体力和各方面的技能是否有所下降,因此今年该训练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为学生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
“阳康”后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该注意什么?“首先将训练场地选择在户外或者通风较好的体育场馆进行,其次是在正式训练前进行一些以发展心肺功能为主的项目,帮助学生充分热身。”郑老师说,一些学生因为在假期时训练较少,或者因为“阳康”后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没有完全恢复,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无法立即适应较高强度的训练,因此训练前期会以恢复体能为主,等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逐步适应后,再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平衡训练、力量训练等。
中考体育长跑项目按满分计
记者从宿迁市教育局了解到,《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对于学生“阳康”后如何进行健康状况检测以及体育课如何开展都有明确的指导。此通知对做好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摸底工作,对校园急救人员、设备的配置进行摸底排查,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及时添置更新急救设备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于不同健康状况、体能状况及“阳康”后恢复期学生开展分类施教、科学施教,提出不同的课堂要求。原则上,应普遍开展中低强度的身体活动,暂不宜开展大强度、长时间、高对抗的体育运动。注意减少过度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合理安排运动时长和强度、密度,合理设置过渡期、适应期、恢复期,让学生从身体上、心理上逐步适应正常的体育教学。加强课中医务监督,对突发情况及时科学处理,特别是在开学两周内不适宜进行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等耐力性运动,在后期的该类运动过程中,要做好实时监控,做到循序渐进。
另外,我市今年中考体育考试进行了改革。记者了解到,考虑到学生经历了“阳康”之后,身体还处在恢复阶段,经综合研判,在2023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中,调减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项目,相应成绩按满分10分计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其他考试项目在过程公平、防控安全前提下有序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