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从“输血”到“造血”蜕变 文化惠民情暖民心
2022-10-03 14:28:00  来源:宿迁学习平台  
1
听新闻

“华夏曲艺放异彩,牡丹花开新时代。千紫万红搭戏台,项王故里迎客来……”近日,“宿迁牡丹颂”——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喜迎二十大 说唱新时代”成果汇报演出在宿迁市宿城区文体中心举行。一个个体现时代精神又贴近百姓生活的文艺作品,为宿迁宿城群众带来了一场曲艺文化的饕餮大餐。

牡丹真国色,花开动宿城。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孕育了宿城丰富的民间文艺。作为“中国曲艺之乡”,苏北大鼓、苏北琴书二百多年前就发源于此,先后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苏北大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4月“江苏省曲协琴书大鼓艺委会”落地宿城。除此之外,山东快书、相声、快板书、坠子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宿城大地汇聚演变,历久弥新。

近年来,宿城区将繁荣文艺事业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加以推进,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组织保障,成立中国曲艺之乡(宿城)管理委员会,构建区、乡镇、村三级管理机制。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载体管理等方面持续创造有利条件、厚植文化土壤,以曲艺化人、以曲艺育人、用曲艺培元,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宿城区曲艺家协会共有会员103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0人、省级会员12人。各乡镇均组建1支以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团队。通过请名家进来传经送宝、送人才出去苦学真经、引导曲艺名家“师带徒”等形式,加强对曲艺人才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曲艺表演及创作水平。出台扶持办法,奖励优秀文艺团体,2021年龙河双百老年艺术团等4家文艺团体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数量全省第一。民间文艺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更为宿城民间文艺的发展搭建起广阔的舞台。高质量打造的“周末书场”“西楚芬芳”“琴鼓村村行”等一系列极具本土特色的文艺品牌,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送至群众家门口,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0场次以上,惠及城乡百姓80万人次。精心制作 “宿迁非遗记录”系列报道,网上直播传统曲艺,传承人成网红,不断扩大曲艺受众。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在寻常百姓心间种下文艺之花,不断唤醒广大群众的文化归属感。

在宣传和推广的同时,宿城区更加重视民间文艺的保护与传承。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建成宿城新区实小苏北琴书、罗圩中心小学苏北大鼓等4个非遗传承基地,重点培养青少年曲艺人才。加大对传统曲目抢救性保护,建成非遗展馆,采用声光电现代展示手段配以场景、雕塑、绘画以及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目前,非遗展览馆作为宿城区常态化的品牌项目之一,长期进行“线下+线上”非遗展示活动,通过展示普及非遗知识,激发群众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热情。

文艺的根在基层,文艺的魂在民间。民间文化艺术这条河流在宿城纵横交织,既沉淀了丰厚的传统底蕴,又注入创新的水源,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艺盛宴”。(沈倩 江秀)

标签:曲艺;宿城;苏北
责编:陈淼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