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浓郁的大红枣扣肉、金黄酥脆的乾隆贡酥、香味四溢的刘大烤鹅……在宿迁,一批接着一批美食受到人们的喜爱,继而逐渐发展成为地方传统特色饮食。
宿城区王家熏肉熟食加工作坊、宿豫区新庄镇袁家村赵家小磨香油坊……去年11月底在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公示的《2021年度江苏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评定结果》中,宿迁市共有28家食品小作坊榜上有名。
近年来,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把开展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创建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食品小作坊三年整治提优工程,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小作坊监管,提升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食品小作坊发展创优。
1月12日,笔者还未走进宿城区王家熏肉熟食加工作坊,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肉香,越往里走,香气也越发浓郁。在王家熏肉熟食加工作坊卤肉间内,师傅正在挑选已经卤制好的肉,转手便将其放置冷却间内放凉。
“卤肉间与冷却间之间,只隔着一扇透明门,能有效地避免熟肉在放凉过程中受到其他污染。”今年57岁的潘力芹说,数年前,采纳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的整改意见对作坊进行改造,将原来同时用于卤肉和冷却肉的一间小房间,改造成拥有标准化隔间的工艺厂房,并专门扩建了原料间、清洗间、腌制间、熏制间等标准化厂房;将原来使用的铁制工具全部改为不锈钢材料;在保持着人员着装干净的前提下,生产环境、设施设备等同样干净整洁。
在宿豫区新庄镇袁家村赵家小磨香油坊,笔者只见一颗颗炒制后的芝麻被送进石墨中磨浆,紧接着就是兑水、搅拌、沉淀、震荡取油等数十道工序。在这耗时近20个小时的生产工艺后,一瓶瓶香气沁人、味道鲜美的小磨麻油应运而生,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受邀入驻到袁家村,比起以前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原先使用的是铁锅,产生的油垢污垢特别多且清理困难。而现在香油生产全是标准化操作,将铁锅及其他铁制工具全部更换成不锈钢材料,不仅能保证食品生产质量,还更加容易清洗,香油坊在整体环境上有了很大提升。”宿迁市赵家小磨香油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家田介绍道。
宿豫区新庄镇袁家村赵家小磨香油坊是宿迁市今年上榜的食品小作坊之一。其创始人赵家田制作香油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食品小作坊到如今“名特优”食品小作坊转变,赵家田是有力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在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我们发现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并着手改造,最终赵家小磨香油坊荣获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这项荣誉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今后,我们将继续把食品做好、做强、做大,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绿色的食品。”今年56岁的赵家田信心满满地说。
培育“名特优”食品小作坊,挖掘地方传统饮食文化,打造宿迁品牌。为了适应和满足人们多样化饮食消费需求,这些食物原本家庭式小作坊逐渐被摒弃,最终转变为标准的食品小作坊。
不少人在家里或是其他地方临时搭建食品小作坊,其特点是成本低、人工少、生产条件简陋、食品安全问题严重、风险隐患较多。诸如此类的食品小作坊一直是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对此,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坚持“四个最严”要求,着力提高食品小作坊规范管理和质量安全水平,弘扬地方传统特色饮食文化,先后开展“排查登记、整治提优、示范创建、名特优培育、特色街区建设”五大行动,并取得实效。
“没有小作坊质量安全的大提升,就没有全市食品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齐贤如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该局紧紧围绕省政府培育小作坊民生实事项目以及市政府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食品作坊街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工程,以此推动全市食品安全上台阶上水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重点围绕小作坊提档升级、小作坊示范点的创建工作以及食品作坊街区的创建工作,从而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工作再突破,确保成绩再提升,确保安全再坚守。”张齐贤说。(臧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