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一个村庄,6代人82名教师 百年“教育世庄”的师道传承
2021-09-10 15:17: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有一种力量叫传承,有一种职业是教师。

在沭阳县新河镇新槐社区,有一个村庄叫孙圩,自1923年村民孙文元创办第一所小学,近百年来,6代人共计82名老师,立足三尺讲台,用笃定的坚守践行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9月8日,在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这个村庄,致敬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感受百年“教育世庄”的力量与传承。

白露后,秋意浓。走进闻名全国的花乡新河镇,走过周圈盆景长廊,一阵阵浓浓的桂花香飘来。在周圈大桥的北侧,记者远远地看见一块醒目的石碑——“教育世庄”,矗立在清清的河水畔。

“教育世庄”石碑的由来

1949年出生于此的孙银是一名退休老教师,说起“教育世庄”石碑,他说:“我是看着这些石碑过来的,1989年9月,庄里竖起了两块石碑,一块写着‘孙圩庄’,一块是‘教育世庄’。”2002年,石碑受损,“教育世庄”石碑又重立。一支洁白的粉笔,一尊明亮的红烛,在日月更迭的光阴里,孙圩人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将青春献给了教育,培养一波又一波学生。2018年8月,因修路,需要迁碑或重建,一块崭新的“教育世庄”石碑矗立在人们的眼前。

石碑的变迁,记录了时代的变化,也镌刻下孙圩人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情结。

1923年,孙圩庄人孙文元自筹资金创办了“新河第一小学”,这也是新河历史上的第一所小学。自孙文元在孙圩庄播下第一颗教育的种子后,至今共计6代孙圩人加入教育行业,从教人数82名。

孙银作为孙圩第三代从教者,从1970年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他曾经在家乡多所小学任教,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他深耕教育这片天地,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我们这一辈,和我一样从事教育行业的有很多,像孙如林、孙如久、孙耀武、孙利、孙兰香……大家都把最好的时光献给了教育事业!”孙银说,多少年前,在他们这里,老百姓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思想,那就是因为孩子读书受穷不丢人,再穷也要给孩子读书。

传承好教育的接力棒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是不是特别美!”8日中午12点,记者跟随孙玉忠来到了他所任教的学校:沭阳县新河中心小学。

微风里,阳光穿过高大的梧桐树,落在静静的校园里。今年39岁的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18年的工作生涯。说起从事教师这一职业,那也是受父辈们的影响。

“初中毕业后,我就想着到外边去闯一闯。但是,在父亲孙银的影响下,我最终还是进了一所师范学校读书。”孙玉忠说,毕业后,他就回到了家乡教书。而他的妻子孙利荣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和他同在一所学校教书。截至目前,孙圩从教的夫妻就有20对。

关于教书育人,在孙玉忠的眼中不是单单授课这么简单,饭桌上,他时常和父亲探讨教育这个话题,父亲有着多年的教书经验和与学生相处经验,平日里,也给他们传授了不少。孙玉忠在教育世庄浓浓的教育理念和氛围的感染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从一名年轻教师变成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

如今,孙玉忠的女儿已经就读高中。“我们都期望,以后女儿也能当老师就好了!希望她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孙玉忠说,他会传承好教育的接力棒,用奋斗书写岁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育世庄”是孙圩6代从教人用近百年坚守,塑造起来的一张感人的名片,而“第6代”教师现已毕业,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舞台。今年27岁的孙迪,2013年成了沭阳县沭城镇祥和幼儿园的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里,每天和孩子们快乐地相处,这一切,都是她希望的样子。

“我出生于‘教育世庄’,自小就受到教育的熏陶。读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和老师都是我们村的伯伯,他们家也离我们家不远,都非常熟悉。那时候特别害怕,在学校里学习不好。”孙迪说,也正因如此,她在学校格外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些伯伯的教育下,她对教师的崇拜和敬畏之心越来越浓。那时,她便希望自己长大后可以从事教育工作。

在她眼中,这些老教师的教书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在老家一出门便能见上好几位。与他们聊上一会天,听听他们教书的故事,这对孙迪帮助很大。

“作为‘教育世庄’走出来的闺女,我的梦想实现了!”孙迪说,她和庄中原来自己崇拜的教师前辈们一样,有了自己的学生,为此,她觉得光荣。

目前,这里正在师范院校读书的孙圩孩子还有好几个,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像前辈们一样,长大后就成了“你”,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六代执教,挥袂生风……为人师表,子子孙孙……”这是一段镌刻在“教育世庄”石碑上的文字。光阴如水,人生迢迢。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些文字也将留在人们的心里,再续更多教育传承的动人故事。(记者 杨芹 见习记者 颜靖尧 通讯员 张阳)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