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宿豫区曹集乡曹家集社区低保户唐德虎患白血病的女儿又领到一笔3万元的救助金。唐德虎仅填了张申请表,在授权委托书上签了字,就通过宿迁市社会救助信息化平台,给女儿申领到各类救助金近30万元。
今年以来,宿迁积极探索实施统筹城乡的常态化帮扶救助机制,彻底打破传统救助“多元标准、多头办理”格局,实现救助事项的“一门受理、一网通办”,缩短办理时效,降低救助对象的返贫风险。
唐德虎填表之后,曹家集社区帮扶救助站工作人员入户核查其家庭经济状况,并录入宿迁市社会救助信息化平台。经乡、区两级帮扶救助中心审核通过后,平台自动研判将其相关信息及纳入保障情况推送给区医保局、民政局、妇联、红十字会,由各部门及时同步纳入保障范畴。
以往,宿迁社会救助存在管理多头、各自为政、救助分散的问题,部门间易形成业务壁垒和信息孤岛,困难群众申领救助手续繁琐。
现在,困难群众不用东奔西走,进帮扶救助中心(站)一扇门,凭“一证(身份证)、一书(核对授权委托书)、一表(帮扶救助对象申请表)”,就实现救助事项的“一门受理、一网通办”。
壁垒如何打破?孤岛如何破除?
打造“一把尺子”,精准量出“救助谁”,避免多种算法、人为认定。
今年9月,《宿迁市城乡减贫救助对象认定办法(试行)》出台。凡符合宿迁扶贫和各类救助政策条件的城乡居民均认定为帮扶救助对象。以大数据比对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申请帮扶救助对象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定。截至目前,近30万困难群众被纳入同一体系进行动态管理。
打造“一套班子”,精密划出“谁来救”,避免多轨并行、人为干扰。
在救助条件、救助标准、救助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宿迁对分散在民政、医保、教育等20个部门的37项救助政策进行整合,统一归集至帮扶救助中心(站),由帮扶救助中心(站)集中受理各类救助事项。建成宿迁市社会救助信息化平台,横向覆盖20个部门,纵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窗口一网通用,实现救助事项一网办理、救助对象经济状况一网核定、部门信息数据一网共享。审核审批流程全部通过信息化平台开展,实现救助事项在同一个系统内闭环运行。
“所有困难群众一门受理、一个标准识别、一个流程认定、一个数据库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帮扶救助的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市民政局副局长袁成亮说。
先试先行的宿迁,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困难群众帮扶救助路径,今年10月被民政部列入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地区。(记者 傅美丽 王晨 武蕾)